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们一时都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
如果只预测出一种或者几种的话,那其实都很简单。
直接去制备这几种物质,然后检验它们的超导特性就可以了。
可是,几百种物质的话,想要全部制备出来,并进行测量,所需要的工作量也是极其巨大的。
徐佑倒是很快冷静了下来,开始寻找起这些可能具备超导性质的物质中,超导临界温度最高的一个。
“邢院士,乔老师,你们看,这里有一个150K的!”
顺着徐佑的手指看去,两人都看到了这种分子式十分复杂的物质。
相比已知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最高,达到138K的那个铜氧化物,分子式还要更复杂一些。
但超导临界温度,却提高了12K之多。
“邢院士,我的建议是,先挑那几种超导临界温度最高的物质,尝试着进行制备。如果制备成功后,就可以进行超导性质的测量,来验证我们这个软件模型的准确度。如果前几种不容易制备的话,我们再按照超导临界温度的排序,进行递补。”
徐佑知道,即使软件模拟的准确率足够高,也并不代表这些分子结构是能够合成出来的。
距离超导临界温度的突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接下来,邢书平将选取出的几种物质,分配给各个材料专家,进入到材料的制备工作中。
徐佑对于材料的制备并不专业,但出于学习的目的,徐佑还是积极的参与到材料制备的工作中去。
像这种未知的原子数较多的材料,制备起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制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让这项工作的进展速度有些缓慢。
而在这个期间内。
徐佑的邮箱中,收到了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
“米国华夏学术交流委员会?”
看到邮件的发件人后,徐佑搜索起了这个组织。
这是一个由米国科学院等机构,发起的一个学术组织。
其目的,是促进华夏与米国学术团体间的学术交流。
之后,徐佑看起了邮件中的内容。
邮件中主要表达的,是想邀请徐佑去米国进行学术交流,希望徐佑能够详细的讲解自己的那套高温超导机理的理论。
徐佑并不知道,这是否真的是那个组织向自己发来的邀请。
但不管怎样,徐佑的肯定是会拒绝这个邀请的。
这个时候让徐佑去米国……
且不说会耽误项目的进程。
要是真的去一趟,能否回得来都是一个问题。
徐佑也没有急着回复邮件,而是先将这个消息,通知给了乔森。
“乔老师,我收到了一封邮件,是由米国华夏学术交流委员会发来的。”
()
1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