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台上之后,看到下面坐着的老师和学生们,徐佑的内心波澜不惊。
下面的很多老师,都是蓟大的教授、副教授,在国内可以算是顶尖的科研工作者了。
而其他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也都是大四的学生,是大徐佑两届的学长。
但在徐佑的眼里,这样的场面,真的不算什么了。
教授级别的人物,徐佑接触过的实在太多,很多都要比台下坐着的老师更加厉害。
而这些大四的学长们……
很多都是和徐佑一起上过课的。
没错,就是王相武的那节原子物理课。
在徐佑还没有正式入学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感受过被徐佑支配的恐惧了。
他们也没想到,这一次,竟然会和这位小他们两届的学弟,同时出现在毕业答辩的教室中。
“和一个大二的学生一起参加答辩……还真是感觉有些奇怪啊。”
“换个角度想,这是未来的诺奖获得者。能和徐佑一起答辩,这不是我们的荣幸吗?”
“可他第一个上去,今天的评价标准是不是会提高啊?听说那可是一篇《Nature》的论文啊,我们普通的本科生,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徐佑礼貌的冲台下的老师们鞠了个躬,便开始了自己答辩的过程。
“各位老师好,我是鹤卿学院大二的学生徐佑,下面我将开始我的答辩……”
有了之前的几次经验,徐佑答辩时候的状态非常的轻松。
连PPT上的内容,徐佑都不需要怎么去看,完全可以达到脱稿进行讲解。
8分钟之后,徐佑完成了对论文的讲述过程。
整个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没有将时间浪费在念PPT上,也很好的突出了论文中的重点。
待徐佑完成陈述之后。
几位评委老师互相看了看,都是一副面带微笑的表情。
这个时候,是需要评委老师们,对参加答辩的同学进行提问的。
可他们都知道,徐佑这篇论文的来历,对于这篇论文,他们并无法挑出任何的毛病。
甚至他们自己,也未必能写出这样级别的论文出来。
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徐佑,能说一下,你当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课题吗?”
徐佑想了想,回答道:
“我做这个课题的时候,还是在大一,正在乔森老师实验室实习,当时看了很多相关的论文,突然就找到了灵感,觉得有些金属原子簇,很可能是具备高温超导的性质的。之后就开展这样的一个课题了。”
“那在你做这个课题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第一个困难是在材料的制备上。乔老师帮忙联系了蓟大的材料学院的老师,得知蓟大没有制备这种材料的经验,后来这些材料是在其他学校制备出来的。”
几位老师听完也愣了一下。
好家伙,这是在暗讽蓟大的工科水平不够呢。
()
1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