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的流传中,有说法称,米国的军事卫星,分辨率已经达到了1mm级。
夸张到连地面蚂蚁的数量都可以数的出来。
只是因为保密的原因,没有将这些卫星拍摄的影像泄露出来。
当然,这样的说法,很明显是假的。
根据物理定律,可以计算出,在现有条件下,近地轨道的卫星,衍射极限的分辨率也只在几厘米的范围内。
更别说,还会受到大气问题等诸多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
也只有利用镜片拼装或是镜片折叠技术,才可能实现衍射极限的突破。
那些米国卫星能看清地面上报纸上的字的消息,完全是危言耸听。
至于那些分辨率更高,更清晰的图片,都是无人机拍摄出来的,而不是卫星拍摄出来的。
徐佑继续讲解着自己在算法中建立的对误差的计算公式,并解释着其中的原因。
“这里的误差,为预测坐标误差、预测类别误差,以及预测置信度误差之和。根据卫星对目标检测的训练,我们可以让卫星进一步深度学习对目标检测算法的处理,不断优化卫星的影像。”
通过模拟卫星图片的对比,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两代卫星图片清晰度的差距。
甚至,从这两张图片中,很难看出,这会是两个规格几乎同样的卫星,所拍摄出来的照片。
当然,其中的一张,是通过徐佑的算法和模型,所模拟出来的照片。
至于发射后的卫星,是否能真的拍摄出这样高清晰的画面出来,现在谁也无法确定。
听完了徐佑的讲解之后,吴婧说道:
“我觉得,下一个高分卫星的发射,可以进入到准备阶段了。我们的备用卫星,正好能够发挥到用场。”
正常来讲,在每一颗卫星的研发过程中,都会准备一颗相同的备用卫星。
如果说,第一颗卫星因为意外情况,发射失败了。
那样的话,备用卫星就可以马上顶上去,代替完成上一颗卫星的使命。
如果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备用卫星可能会用于其他的用途,或者干脆就不会再使用了。
这一次,由于徐佑优化了卫星的图像检测算法,正好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这一颗备用卫星。
在这之后,华夏航天局根据情况,制定了这一次的发射计划。
距离发射还有一段时间,接下来的一些测试工作,徐佑和吴婧都不需要参与了。
徐佑和吴婧,也终于可以一起回家,看一看亲人了。
“吴老师,现在我可以改口了吗?”
从航天五院中出来后,徐佑忍不住问道。
“当然可以了,佑佑。”
吴婧也早已按捺不住,叫起了徐佑的小名。
不管徐佑多大,做出了多少非凡的成就,在吴婧的心里,徐佑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
“妈!”
这一刻,徐佑终于可以短暂的忘掉科研工作,回归到生活当中了。
徐佑和吴婧回到盛城后,去各個亲戚家串门了一番,算是弥补了没有回家过年的遗憾。
这一年,最孤独的人,反倒是徐洲了。
以前只是吴婧不在家过年,这回连徐佑也不回来了。
但徐洲还是非常理解,这娘俩的不容易。
作为如今家庭地位最低的人,徐洲也只好默默的承受住这一切。
接近卫星发射的日期,吴婧和徐佑一起,前往了卫星的发射地点。
吴婧和徐佑,都要亲眼见证,这次卫星的发射成功。
这一次,卫星的发射地点,依然在肃州卫星发射中心。
有了之前的那一段经历,徐佑对这里已经非常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