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璟和莫离将出使荆南的事情敲定下来,原本接下来只要上报李嗣源,使朝廷给予莫离使臣身份,莫离与桑维翰等人就能成行,谁知这样一件本不该有波澜的事却凭空出现了意外。
继去岁秋日贡举结束,二十三名进士进入朝堂为官,今岁开春以后朝廷又任命了许多直属州刺史,由此牵扯出一系列官员变动,洛阳官场可谓动静颇大,加之去岁年末安重诲被罢官,在这种情况下,朝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李从璟在端明殿与李嗣源说起荆南之事,正要提出让莫离出使荆南的时候,李嗣源却示意李从璟先将此事放在一边,转而意味深长的说起了其它事,“自去岁年末,安重诲因濮州之事被罢官,赋闲在家,至今已历月余。你可能不知,年关前,安重诲甚至有意举家离开洛阳,回家乡养老,是朕相阻拦,才使安重诲未曾离开洛阳。”
安重诲被罢官之事,理由充分,并非有谁刻意打压,即便是李从璟本人,也未对他使用过分手段,现今李嗣源提起安重诲的处境来,李从璟不知李嗣源意欲何为,只能不动声色继续听下去。
李嗣源接着道:“朕未登大宝时,安重诲为中门使,随朕征战辗转多年,屡有功勋,乃朕之臂膀,朕能有今日之显贵,安重诲从龙~ 之功不可没。朕继位以来,安重诲虽居功自傲,骄横无度,然观其作为,分内之事可算无大过失。”
话至此处,李从璟基本能了解李嗣源的意思了。念叨安重诲的好处,还能有什么用意,无非是有重新起用之心。然则李嗣源为何要重新起用安重诲?这是李从璟心里在琢磨的。
李从璟听见李嗣源继续道:“如今朝野百废待兴,正用人之际,安重诲历任中枢,熟悉政务,也颇有才干,加之有罢官之事在前,其跋扈骄横气焰也算消磨殆尽,如今朕有意重新起用安重诲,使其为国效力。”说罢,问李从璟:“你意如何?”
既然李嗣源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从璟还能如何,自然只能说好。身为人子,李从璟知道李嗣源是个很念旧情的人,对那些李嗣源真正有感情的人,他一向很优待,只要不打破他的底线,或者让他彻底对其人失望,他向来很是宽容。
如今的大唐朝堂上,任圜、冯道、李琪等人一条心,又都敬畏李从璟,除此之外可以说再无其他相抗衡的势力。平衡之道,向来都是君王手中重器,李嗣源重新起用安重诲,未必没有平衡朝堂格局的意思。
但细细思之,李从璟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自古以来,虽说平衡之道被奉为君王宝典,但也并非每个君王都大行平衡之术,世事并不都是绝对的,那些没有大用平衡之术,却在青史留下美名、大功业的君王也不少见。
李嗣源见李从璟毫无犹豫说好,露出笑意道:“安重诲颇有傲气,朕此番便是有意起用,也未见得他便不会推辞,无论你心中之意如何,在旁人看来你与安重诲有前嫌在,此番起用安重诲,便由你去说服他,如何?”
这番话让李从璟真不知该说什么好,李嗣源此举只能以“用心良苦”四字来形容。由李从璟去请安重诲出山,那是让李从璟卖大人情给安重诲,给两人“冰释前嫌”的机会。
李嗣源心胸之坦荡光明,实在是史所少见,怪不得他在后来人中的名声那般好。
一般而言,人在据有高位之后,必定自大骄横,特别是起于微末而显贵人前者,总以为世人都是垃圾,而他自己分外了不起,因而作威作福,目中无人。
能像李嗣源这样,拥有天下而能保持初心不变的,实在是太少了。
李从璟还未来得及说什么,李嗣源又补充道:“当然,朕起用安重诲,是一片好意,希望他于国有用,若是安重诲旧习不改,仍然骄横跋扈,朕也绝不会再容他!”
“父皇苦心,儿臣深知,得君王如此,实乃大唐臣民之福!”李从璟由衷道,却换来李嗣源笑骂:“臭小子休得拍为父马屁!”
此事议定,李从璟便重提荆南之事,李嗣源显然对此也早有考虑,他颇为愤慨道:“高季兴实在是贪得无厌,去岁他出兵占据夔州,拒绝朝廷使臣,朕未发兵攻打,已是给他留足了脸面,本希望他能知晓廉耻,却不料此人竟然反复无常至此,如今又来索要忠、万两州!”
说着对李从璟道:“依朕之意,当以王师平之,不能再给他平生事端的机会!荆南乃是要地,无论是进军西川,亦或出兵杨吴,都有大用,万万不容有失!”
李从璟没想到李嗣源竟有这般决心,想来也是,高季兴的不臣之举,足以触怒任何一位帝王,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