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的战斗声,是为百战军、君子都送行的最好声音。
梓州城中,听到攻城动静的李绍斌,亲临城楼指挥战斗。
这第一日作战,李从璟的主要任务是清理攻城通道,包括清除城外的障碍工事,填平壕沟架设壕桥等,是以战事虽然激烈,但还不至于立即进入到惨烈的程度。
李绍斌脚下的城头,此时几乎可以算作是后方。
“城中官员、大户都如数控制了?”李绍斌问身旁的心腹幕僚。
“军帅放心,都已按照军帅吩咐,集中在帅府看押。”心腹幕僚答道。
但凡攻城大战开始,有经验的守城将领,都会将城中的官员、大户人家的核心人物集中到一起关押。城池防守,最忌讳的便是攻城军与城中势力里应外合,因为那是最便捷的破城方式,而有实力与攻城军合作的,无外乎官员与大户人家,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有数量不少的家丁、仆役,可以临时转化为战力,并且具有号召力与相互串联的能力,对此李绍斌自然不能不妨。
李绍斌放眼向城墙内看去,无数青壮民夫在甲士的监视下,或者在搬运擂石滚木之类的防御工具,或者在制作食物,或者聚集在一起随时准备上战场。这些青壮自然大部分都不是自愿来守城的,但在守城军的刀斧威胁下,他们别无选择。对守城一方而言,城中的青壮民力,战力的一部分,也是后备军与生力军。
“城中粮食可以供应多久?”李绍斌又问。城防坚固的第三方面,便是军粮供应充足与否。
“前时依了军帅之令,秋粮抢收得早,故此粮食储备丰富,足够三月之用。”幕僚回答道。
李绍斌沉吟片刻,忽然道:“不够。”
“不够?”
“远远不够。”
“那......”
“向全城征粮,务必保证军粮够半载之用!”
“是!”
城防工事齐备,兵马足够,城中稳定无后顾之忧,军粮后勤又供应的上,城池便能守了。接下来决定城池是否守得下来的,便是士气。
李绍斌问这幕僚:“本帅令你拟定的军功赏赐条令,可都拟好了?”
“禀大帅,都已拟好!”幕僚道。
“很好!着即通报全军将士!”李绍斌一挥手,又招来一位幕僚,吩咐他道:“将府库银钱都搬到城前来,每日有作战英勇、表现出众的将士,立即给赏!”
“是。”这名幕僚恭声应诺。
如此一来,士气便也堪称够用,至于激励士气的其他手段,则要靠战时的应变了。
梓州城的防守,可谓已经准备充分。
李绍斌看向城外的大军,眉头舒展了几分。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但没多久,李绍斌才舒展开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因为李绍斌只道,城池守不守得住,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重要性,在某些时候几乎可以凌驾于任何因素之上,起到决定性作用。而这个因素,偏偏是李绍斌无法左右的。
这个因素,就是攻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