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忆既使得阮林感受到无尽地悲痛,也下定了找到真理的决心。
阮林打起了精神,开始重新设计小型气体离心分离机。铀的丰度必须达到90%以上才能作为武器级浓缩铀,而现在的71%还达不到高浓缩铀的标准。
丰度过低的问题所在就是因为提炼次数太少。在气体离心分离机启动后,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铀-238在旋转中被分离至外侧,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铀-235被留在中心位置,也就是得到的最终产物—浓缩铀,剩下的贫铀则被抛弃。
要想改进这一问题,必须要增加数量更多的小型气体离心分离机以级联配置的方式连接,将第一级离心机得到的铀-235转送给下一级继续分离提纯,简单点说就是离心机串联的级数越多,提纯丰度就越高。
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法。阮林开始重新绘制二代小型气体离心分离机的图纸。
一个半小时后,阮林极为满意地抚摸着绘制图。二代气体离心分离机每一处的具体数据以及改进变化都具体一一列举了出来。
二代气体离心分离机的模样如同一台双缸蒸汽机般。只不过两者间的技术差距是呈几何倍数的。
阮林拿起了绘制图递交给了wit:“wit,小型气体离心分离机改造完成了,解析之后就去重新生产吧!”
wit操纵着自己的小型机械手,接住了绘制图:“好的,解析完成后即将投入生产。”
阮林再一次走向了主控室,望向了窗外:到处都是机器人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模样。它们不知何为疲惫,只知道重复自己收到的指令。
接下来,就是制造出量子计算机了。
人类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数字计算机,是在0和1的二进制系统上运行,称为“比特”。但量子计算机要更为强大。它运行的是量子算法。一个比特在同一时间,不是0,就是1。但量子比特是0和1的量子叠加,其0与1可同时计算。
量子计算机技术在地球上就已大体实现,但抠搜的地球历史挖掘协会并没有在泰坦号上配备,wit的中央主机仅是一台小型的超级计算机。
wit的计算能力也日渐捉襟见肘。在wit重新模拟火星原有轨迹及指示器所处轨道时,几乎占用了一半的计算力。量子计算机的量子并行技术如果在那时就已使用,将会大大缩短wit工作损耗能量及时间,实现真正的可逆计算。
阮林不仅要为自己制造一台,也要给wit更新迭代了。
想要制造一台量子计算机,量子芯片是关键一步。阮林决定采用半导体量子芯片。且量子计算机的体积必须适当缩小,不然泰坦号可承受不住。
既然明确了制造方向,阮林还需要保持单量子逻辑门保真度。
量子位很容易出错。这些误差来自各种来源,包括量子退相干、串扰和不完善的校准。
而阮林需要根据量子误差修正理论加以改进,规定计算的可能性,同时保护量子数据不受这些错误的影响。
随后阮林查阅不到2s便已得知了全部制造过程。
接下来就是收集所需原材料了,这将交给wit来完成。阮林接下来还要指导wit,数据库中可没有全人类的知识。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埋头苦干,阮林和wit终于攻克了量子计算机这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