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倾向和内容都完全不同的奏疏从蒲津渡大营发向了长安,虽然郭子仪和鱼朝恩在战略上未能达成一致,但他们此刻的决定还是一致的,他们共同领军撤出了蒲津渡大营,向长安近郊靠拢,守御关中的最后一战定然会发生在长安城外。
唐军撤走后一把火烧掉了蒲津渡大营,郭子仪在这座营盘上倾注了太多精力,使它成为守卫黄河的桥头堡,但时过境迁失去功用后,唯一的作用就是不能留给对手。
这时李嗣业已经完成了他针对关中,甚至是针对天下局势的战略部署,这时的北方地区,史思明率兵进攻太原陷入了窘境,河东节度使邓景山深沟高垒坚壁清野,致使史思明在城下惨败,不得不退回范阳重整旗鼓,这是朝廷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场胜利。
由于关中的兵力全部集中在郭子仪和鱼朝恩手中,其余各州县的防御形同虚设。段秀实从夏阳县出发,接连攻克了合阳、蒲城、富平、礼泉、最终向西进入凤翔郡,把扶风,陈仓,岐山三县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陈仓县已经改换了名称,被李亨赐名为宝鸡县,安史之乱的前期正是由于这里作为关中和汉中的纽带,才使得奄奄一息的大唐王朝获得一线生机。李嗣业派段秀实抢先占据此处,将彻底断绝李亨入蜀的奢望,更断去了他重掌灵武的最后道路。
鱼朝恩和郭子仪的奏疏先后进入了长安城,李辅国看到奏疏之后惊惧不已,双目眩晕险些休克,幸亏他的干儿子们给灌了几口续命茶,又使劲掐按人中,才使得他幽幽醒转。
醒来之后便是惊吓,他的第一句话便是:“快,快!快把两封奏疏都送到陛下案头前。”
李亨得到奏疏之后,也是出了一身冷汗,从病榻上支撑起身体来,慌忙派人去请李辅国和李泌。
李辅国脸色惨白硬着头皮来到御前,然而传旨太监却捧着鱼符和官印归来跪地告罪:“启禀陛下,李泌已经将官印悬挂于房梁之上,离开长安不知所踪了。”
李亨睁大双目茫然地说道:“长源呐,难道局势已经恶化至此,连你也不愿意为朕效力了吗?”
李辅国只得收拾心神低声劝谏皇帝道:“大家莫要太过颓丧,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更何况你是大唐天子,有祖宗之德庇佑,又手握社稷正统,定会逢凶化吉,延续江山基业。”
李亨心塞地连着咳嗽了两声,才从案几上拿起鱼朝恩送来的两封奏疏问道:“鱼朝恩说李嗣业麾下河西强兵势大,仅用一日时间便突破了黄河龙门渡口,郭子仪率领的关中诸多兵马怕是无从抵挡,要朕提前考虑南迁事宜,以保全朝廷根基。”
“郭子仪却说龙门渡之失是他一时判断失误,虽说折损了神策军七千多人,但我龙骧朔方大军主力尚在。李嗣业劳师远征,三军已至强弩之末,只要朕御驾亲征,率领守卫关中的健儿们与李嗣业展开决战,定能够将其击溃。”
李亨心中犹疑不定,低头搓着手掌说道:“鱼朝恩和郭子仪的奏疏都有其见地,只是朕心中有忧虑,难以决断。朕不愿意辜负祖宗基业,所以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决定由你带着太子和上皇离开长安从凤翔府前往蜀中躲避,朕亲率关中士卒与叛贼李嗣业在长安决一死战。你意下如何?”
李辅国倒吸了一口凉气,同样的历史居然能够重新上演一遍,距离李隆基出逃仅仅过去四年,老上皇还尚在人世间,大唐王朝便经历了第二次的风雨波折,他作为李亨的奴仆,也作为他的肱骨内臣,心中对他的命运有更深的认知。世界上没有比他更倒霉的皇帝,没有享受到父亲开元盛世的果实,却承担了天宝危机带来的恶果,在脱逃蜀中的路上为自己谋得皇位,到手的却是一个破碎的河山。
他自继位以来殚精竭虑从未舒服过一天,局势却愈发恶劣,李嗣业在他在位期间谋反,并且率领河西军逼到了家门口,试问这样谁不会憋屈?
他和皇帝的命运其实已经捆绑在了一起,所以李亨才会问他何去何从。郭子仪的奏疏有些道理,皇帝御驾亲征拼一把,虽然对他个人来说有巨大的风险,但对大唐来说却只是生的机会。就算李亨御驾亲征也遭受惨败失去性命,太子李豫已经撤逃,还可以在江南或蜀中重整旗鼓,至少天下人不会对大唐失去信心。
可他自己呢,他的命运与皇帝绑在一起,一旦与挟太子南逃,没有了李亨的庇护,他这个昔日权倾朝野的权阉,只会成为地方藩镇势力的刀下鬼。
念头想到这里,李辅国膝盖一软跪了下去,脸上带着忠仆的赤诚之色流泪道:“陛下,万万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