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并不是所有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化学药剂都能应用在人体。
用比较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往培养皿里喷点次氯酸钠消毒液就能杀灭培养皿中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注射次氯酸钠消毒液来治疗疾病。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这种药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对身体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从消化道灼伤到严重坏血症……在人体角质层保护下,我们可以安全的应用次氯酸钠对病原体进行杀灭。但这种化学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它杀死大活人的速度甚至比它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还要快些。
对着癌细胞培养皿撒上一把盐,这些癌细胞也会迅速死亡。这能够证明食用盐是绝佳的抗癌药么?当然不能,除非患者决心放弃生命并且顺手把自己腌制成木乃伊,否则人体不可能承受这么高浓度的氯化钠。
而一些以外环境下抑制病毒繁殖的有效浓度在10~20微摩尔的药物,是不是就能够证明它们在人体内也能发挥同样功效呢?
这也未必。
药物进入人体后,有相当一部分药物需要通过人体器官的代谢才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能够被细胞所利用的化学产物。但这个代谢过程究竟是在什么器官内进行、代谢时间需要多久、代谢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对人有毒害的产物都不是通过计算模拟能够知道的。
而生物实验,就是用于研究这些问题的。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研究,处死无数小鼠、比格犬、食蟹猴和猕猴,并且对它们进行解剖和器官研磨检验之后,人们才能大概了解到一种药物的基本的毒副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浓度等等情况。
确定了这些关键点没有问题后,第一期人体试验就可以在经过审批后展开。这个过程中,研究机构主要需要了解的是人体对于这种试验药物的耐受程度和不良反应率。第二期临床人体试验则主要研究对比药物是否对目标有效。通过两期临床人体试验,确定药物前景颇佳后,才会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这次的实验主要目的是对比新药和传统药物。只要新药达到了传统药物的效果,或者超过了传统药物,那就可以宣布实验和研发是成功的。
在这个“体外实验-生物实验-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的实验过程中,所有的步骤都有可能出错。一旦任何一个实验步骤上出现了巨大纰漏,那就可能意味着药物彻底没有了治疗前景。
药物研发和实验就是在用时间和金钱去堆一个未来,每一场实验都是一次豪赌。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立恩会对张敏的病例分外上心的原因。和参加药物实验的那些人不一样,张敏使用的药物全都是非常成熟的临床使用药物。如果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那就意味着这些药物有“老药新用”的可能。
而作为已经成熟的临床药物,拓展使用范围是可以避开体外实验、生物实验和一期临床的。这能够极大加快对药物使用的审批速度。
“目前统计出来她最近这段时间用过的药物就是莫西沙星、更昔洛韦、多索茶碱,还有用于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甲泼尼龙和磷酸羟氯喹以及白芍总苷。”周策很快看完了大概的记录,并且从里面挑选出了最有“嫌疑”的药物。
“莫西沙星和更昔洛韦咱们现在都在常规使用,多索茶碱北五区没用过,但是ICU有过使用记录。”袁平安对这些药物都很熟悉,他沉吟片刻后说道,“现在就是磷酸羟氯喹和白芍总苷这两种药物没有在病区里用过,这两个看起来比较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