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大道上有一栋褐色墙壁的两层大楼,从外观上看,会误以为这是某间工厂。
但转到它的正脸,就能看到《新约晚报》总部的招牌。
戈登·贝内特先生在1905年对这个空置工厂内部进行了一番改造,将父亲老戈登·贝内特先生创办的《新约晚报》报社搬到了此地。
创办于1840年,历经了八十年风雨,在纽国内战中曾因派出“战地记者”带来前线一手消息而大放光彩的《晚报》也终于跟不上时代的舞步,开始经历看似无解的,销量巨幅下滑的危机。
外界有很多人都试图找出这家老牌报纸失去市场青睐的原因。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因为它数十年不曾从根本上改变的办报理念,在今时今日已显得不合时宜,已然无法跟《新约时报》等经过改革的报社抗衡……
很多人都指责小戈登先生没能继承他父亲的开创精神,而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对于报纸行业本来就没有太多激情的小戈登,早已经对维持一家报社感到精疲力尽,他的“开创精神”并没有用在这份父亲的遗产上……
不过,跟小戈登先生不同的是,这家报社中大部分的员工,却仍然憋着一股劲。
很多新闻行业人士来到《晚报》,并不只是想找到一个谋生的工作,他们也十分看重它曾经的辉煌。
而在《晚报》日益凋敝的今天,他们在无可奈何的同时,也有着几分对于现状的不服与不满。
虽然小戈登先生并没有带领他们走出困境,但是,老员工中对于贝内特家族还是有感情的。
对于他们来说,报社拥有者的姓名里没有“贝内特”,就是一件让人不那么舒服的事。
尤其听说这个新来者,是一个莱昂的移民,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野心勃勃的富二代。
“富二代”的头衔更是让他们对于报社未来感到分外担忧。
毕竟,有稳重可靠的贝内特先生在,报社的效益不好,却仍能经营下去……
天知道这个莱昂富二代的到来,对报社意味着什么?
他会不会将《晚报》当做他的新玩具,从而让本就奄奄一息的报社彻底死亡?
对于社长的更换,《新约晚报》员工们普遍持消极态度。
在办公楼内比较低沉氛围中,有一个人的状态却不一样。
这个男人穿着干净的条纹衬衣,衬衣边缘整齐地掖进了背带裤里。棕色皮鞋虽然旧了,却泛着朦胧的光亮。
他带着一副圆框眼睛,五官柔和,只有在因沉思两腮微微鼓动的时候才显出他的男儿风采。
约翰·杰克逊。前社长办公室经理保罗·杰克逊的儿子。
约翰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刚一毕业就来到《新约晚报》任职,由于他的教育背景而备受贝内特先生器重
怀着一腔热枕想要挽救自己父亲曾经奋战过的地方,结果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
他提出的许多革新举措,全都遭到了编辑部几个元老的反对。
其中包括总编史蒂夫·瑞恩,瑞恩的马仔,记者组长文森特,以及那个一天到晚喝酒骂人的社论作者刘易斯。
几个新闻行业老油条背地里经常嘲讽小约翰是个乳臭未干的傻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江湖险恶,将一些理想主义的想法强行带进已经有了一套规矩的报纸中。
他们反对的不仅是约翰这个人,还有约翰那种晒得人皮肤发痛的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