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切伦科夫液体
(ps:衣食父母们,票票收藏追读搞起来,在这个看成绩时代!)
岳渊最终下了定论,不论造还是不造,作为文明领袖,这个责任他都必须得当。
制造说明书很快就被送到工程师手里,熟悉了一番制造说明书之后,中微子通讯器很快就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进入到零部件生产阶段。
说明书很详细,大到整体框架,小到一个芯片结构,全都有对应说明和详图吗。人类只需要按照制造说明依葫芦画瓢就可以了,但毕竟是高级文明的东西,人类纵然依葫芦画瓢,却依旧十分困难。
有许多说明书里的材料甚至闻所未闻,也不知道起什么作用。好在‘矿区巡逻员’似乎预见了这种情况,那些人类从未见过的材料结构,说明书里都有详细的合成步骤。
这些都还好说。
让人类懵逼的是核心部件,也就是发射与接收装置的基础功能部件与触发部件。
按说明书上说,为中微子通讯器提供能量的是电能,可发射端输出的却是中微子信号,这让人类非常费解。
制造说明书里没有写为什么,人类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推测,应该是某种电弱相互作用机制,也就是用电磁力与弱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的一种机制。
但具体这个中微子通讯器的信号接收端具体按照什么机制运转、遵循什么数学公式运作,对人类来说就是个黑盒子。
所谓黑盒子,就跟在一个看不见里边的盒子上边写上“中微子通讯器信号接收端”十一个大字,然后这个盒子就是中微子通讯器信号接收端了一样。
因为以人类对中微子的理解,这种粒子是过头非常小、不带电,与其他物资的相互作用极小,因此它们可以轻松穿过人体、建筑、甚至是地球、太阳。
目前人类确定的中微子有三种,即电中微子、μ中微子、τ中微子,分别对应的轻子是电子、μ子和τ子。这三种中微子都不带电荷,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而参与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
粒子间的各种弱相互作用都会产生中微子,恒星就是最大的中微子发生源,因此它们充斥着在宇宙空间中,以稍微小于光速的速度自由穿行。
基于对中微子特性的理解,人类认为中微子的探测器必须足够大,中微子探测器与中微子通讯器的信号接收端其实是一个东西,故而人类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微子通讯器一定是非常大的东西。
就如超级神冈探测器,它的主要部分就是由一个高41.4米、直径39.3米的不锈钢圆柱形容器构成,里边盛有五万吨超纯水,光填满水就需要两周时间。它的容器内壁上按照有11200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高速中微子在水中通过时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
人类通常用这个方法探测中微子。
可如今这个中微子通讯器却非常小。
当人类完成它的时候,发现它只有一辆车那么大,可里边却包含了所有。相当于将之前人类的中微子探测站整个塞进了这么小的空间里,还包括中微子探测器没有的发射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