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自古多隐士,修行者道行一高便会深藏不漏,或遁入山间田野与耕牛牧笛作伴,或隐于市井庙堂在红尘中游戏人间。
可笑诸多凡尘愚夫,费尽心血遍访仙踪,以为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到最后也只是枉费心机罢了。
修行首重机缘,能否入门,能否入道,终究是要讲个缘法的。
......
楚亦在崂山逛了大半天,问了许多本地居民,也没有得到半点有用的消息,就好像从来都没有这座‘小崂观’。
直至天色蒙黑时,遍寻无果的楚亦也只能先折返下山,准备找个物美价廉的小菜馆吃饱饭后再做打算。
自从开始修行之后,食量就越来越大,五脏六腑消化食物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谓‘炼精化气’,炼的就是食物之精,化作丹田之气。
楚亦觉得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会真有一天能吃下一头牛!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今此世,造化耗尽生机萎靡,以至于道法衰微神通不显,修行者无法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来充实自身;想要修行炼炁,就只能用最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吃!
可怎么吃,吃什么也是有讲究的!像楚亦这种胡吃海喝的方式,从理论上来说,效率是很低的,但架不住量大啊!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五形真解》。
五形真解,主炼五脏,旁通六腑,五脏六腑若强,则可带动全身筋骨气血的运行,气血一转,消化的速度就快,所以这就是楚亦为何能吃下这么多食物的原因。
而且随着修为的逐渐提升,消化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但若身为肉体凡胎的话,终究会有个极限的,据卢道长推测,在后天境界的极限最多也就是五个成年男子的饭量。
修行无极,而人身有极,无可奈何啊!
就在楚亦抬头四处张望着找菜馆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位面容干褶如枯槁树皮的老者,只见他背着一个黄色小布包,身形轻盈健步如飞,从身旁经过时,还带起了一股清风。
楚亦的鼻子微微一动,从清风中嗅到了一丝淡淡的中药味;一般来讲,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体难免会有一股浊臭之味,此为寿限衰败之兆,亦是体内凡尘浊气过重所至。
人食五谷杂粮以果腹,五谷于土而生,土为坤象,天清地浊,长久食之,自会积攒土浊之气;待到浊气盈身,人也就该入土了。
而修行之人,内练行气,去芜存菁,自然而然会排出这股浊气,故而修行之人身上基本无味,行走之时自携清风,这也算是鉴别修士的一个标识。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这名老者的双眼,眼为藏灵之所,亦是修为道行的外在体现之一,得了真炁的修士只要未到和光同尘返璞归真的境界,那么双目之中的一点灵光是藏不住的。
楚亦在无意间瞥见这一点灵光后心头大震,未曾想在街边都能偶遇一位修成真炁的修士,这叫什么?这就叫缘法!
于是乎,楚亦立即调转方向,不远不近的跟在了那位老者的身后。
只是不知那老者是真未发现,还是故作不知,总之两人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就这么默默的顺着街边一路走到了一座老旧的民宅前,而这处宅院的斜对面不远处的村庄里,则是‘大崂观’的遗址所在。
此时天色已晚,楚亦看着老者进入宅院后,也是紧随其后走到宅前准备扣响门扉,只是他刚一抬手,房门便忽然大开,只见一个年岁莫约三十五六的成年男子探出半个身子,冷着脸说道:“你有什么事吗?”
楚亦愕然一惊,但又立即回过神来,双手合握子午诀,微微欠身道:“冒昧打搅,还望担待,请问您知道小崂观在哪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