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魏两军初次在水中相遇,就如许久未见面的仇人,一见面就红眼相向。
吴军的楼船上高插一面三角锦旗,上书一个醒目的“甘”字,旗下高站一人,叉手而立,目光如炬,一股寒如冰雪的杀气穿透江雾,直逼曹军心窝。
旁边的士兵把扩音号角放到其嘴边。主将冲着曹军大喊:“来吧,曹操的杂牌军,我是吴国先锋大将甘宁,特来收拾你们!”
蔡瑁听到后,气愤地说:“什么吴国,明明就是大汉的一方领土,竟自称为‘国’,简直是岂有此理!传令下去,艨艟战队主攻敌军楼船!”
甘宁已经预料到对方的战术,他下令潜水突击队开始行动。
数名上身、佩戴着短刀和弓箭的潜水突击队员鱼贯而入江中,往敌船潜去。这些都是从士兵中挑选出来的水性良好的人,几乎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自在地行动。他们的嘴里均含着一支头端外露在水面的小竹管,作为呼吸器。冰寒的江水,可以减缓他们的速度,却冻结不了他们的意志。
曹军的艨艟战队渐渐围拢过来,船舱两侧的驽窗开启了,弓弩手开始放箭。
甘宁冷笑一声,下令众军士举起梯形折叠盾牌。这种盾牌可以同时防御来自左、中、右三面的攻击,非常实用。
万箭齐射,可惜破不了吴军严密无缝的防御阵线。吴军在乱箭之下并没有损一兵一卒。
在远处观战的蔡瑁手心开始冒汗,他知道对方的实力和经验都在自家军队之上,可也没辙。他后悔当初没有对敌人的战术作深入调查。
不到一会,艨艟战队忽然停了下来,似乎遇到了一些水中阻力。
“怎么回事?”蔡瑁发现不对劲了,问身旁的蔡勋。
蔡勋也不清楚,仔细观察了一下,说:“好像是…桨橹出了点问题。”
蔡瑁眉头一皱,伸长了脖子看,可距离太远,还是看不清。
艨艟战队的船舱陆续开启,士兵们冲了出来,往水面观察。眼力好一点的,率先发现了水面上那些移动的竹管头端,马上向士兵长汇报。
“水底下有敌军,弓箭手准备!”士兵长意识到敌人在水下偷袭,忙下令。
突然,水面上的竹管全部消失了。不到几秒,数支飞箭从水下射出水面,把猝不及防的曹兵射倒一片。
中箭的曹兵纷纷掉入江中,还没断气的被乱刀捅死,毫无反抗机会。
“怎么回事?水下…竟然也能放箭?”士兵长大惑不解,他看到周围的友军也都中了招,显然吴军的行动步调高度一致。
潜水兵不断放出水箭,他们使用的是重量较轻的空心竹管箭,配上特制的箭头和箭羽,可有效减少水压的影响;结合水流方向的助力,可以从水下往外面射箭,效果如同陆上。
曹军第一次见识这种战术,毫无防御经验,损失惨重。
每条艨艟舰上的士兵长同时下令,马上起盾,并派水性好的士兵跳入江中与敌军火拼。
曹军水兵迅速卸下盔甲,口衔短刀,跳入江中。可惜,他们刚潜入水里,就被乱箭穿心,连出刀的机会都没有。
船上的曹兵手举盾牌,战战兢兢地盯着江面,不知道敌人还会出什么奇招。
江面被鲜血染成了一块红地毯。不到一会,曹兵的尸体陆续浮出水面。
船上的人大惊,这战力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他们开始畏战,纷纷躲回船舱中。
“快…快撤退!”士兵长下令战船调头。
可惜为时已晚,水下的吴军已经用刀切断了战船的桨橹,这些艨艟战舰已经无法行驶了。
甘宁不断派出更多的潜水兵助战。这些潜水兵的战斗力非常强,不仅在水下作战如履平地,且平均憋气时长超过三分钟。这对于不擅长水战的曹军、乃至荆州水军来讲,都是不可逾越的一道技术难关。
曹军战船陆续出现漏水的情况,显然吴军正在不断破坏船体。
船上的士兵急得团团转,他们进退两难:跳入水中,立刻被吴军坑杀;留在船上,船正在下沉,依然难逃一死。
在远处观战的甘宁已经感受到了曹军的绝望之声。他一挥手势,数艘走舸开始出击。
这些走舸的体积都比较小,每艘船上只能容纳二十人左右(实际上只坐了一半人,剩下一半位置预留给潜水兵);优点就是轻便快速,适用于追击、偷袭敌人。
走舸部队迅速包围了艨艟舰队。这时的船体已经下沉了一半左右,这个高度正好适合吴军跳上船去作战。
本来已经恐慌不已的曹兵,看到吴军上了船,顿时失去最后的斗志;加上船身倾斜、摇晃,不习水性的他们根本站不稳脚,更别提挥刀作战了。
就这样,吴军轻而易举歼灭了每一艘艨艟舰上的曹军,局势完全是一面倒。
在后面楼船上观战的蔡瑁气得咬牙切齿,无计可施。他转头望向右面的另一艘楼船,看到了张允也是一脸无奈,连声叹气。
“瑁兄,敌我战力悬殊,加上江面的雾气越来越重,形势对我军非常不利。不如先退一步,来日再作打算。”蔡勋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了。
蔡瑁虽然很不甘心,但目前也只能撤退了。他一咬牙,挥手示意全军撤退。
突然,前方一道激光骤然袭来,电光火石间,蔡勋已经仰倒在地上。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何事。
蔡瑁转头一看,一支飞箭射穿了蔡勋的咽喉。蔡勋连遗言也来不及留下,便一命呜呼了。
蔡瑁大惊,忙在士兵们的保护下返回船舱。他根本不知道这支箭是从哪里射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