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ARM架构,最初的架构设计其实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阿康公司,典型的精简指令集设计。
还有已经变成牙膏厂的英特尔,他们的X86架构更是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8086,并随着IBMPC的上市,而不断发展壮大。
除了ARM以外,还有许多典型的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比如Compaq(康柏,即新惠普)公司的Alpha、HP公司的PA-RISC、IBM公司的PowerPC、MIPS公司的MIPS和SUN公司的Sparc。
不过这些处理器架构无一例外,都是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定型生产了,这二十多年以来,除了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来的RISC-V开源架构,就再也没有新的架构存在了。
杨青的新处理器拿出去,别的且不提,就是这崭新的架构,就足以让许多人惊叹了。
要知道这还是华人提出来的第一种CPU架构,顺便模糊了CPU和GPU的区别,并且直接集成了超大的全速缓存,许多方面,都可以说之创举了。
这仅仅是架构方面的优势,至少在同等状态下,新蓝一号的执行效率,远胜于市面上所有的移动端处理器,就连高高在上的香蕉M1也不行,至少有着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它是以二十八纳米的制程,做到这一切的。
而在芯片加工方面,全新的银互联技术,也是一个极大的亮点,毕竟自从上个世纪铜互联技术开始应用以来,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进步了,不过这回也算是到了导线连接技术的尽头,因为在常温超导体没有出现之前,银已经是世界上电阻最低的金属了。
尽管银的价格要比铜高很多,不过应用在高端芯片上面,这点成本的压力就不值一提了。
看了小嫒给他推送过来,关于蓝星上芯片架构的一些事情,杨青心里忽然有了一点明悟,看来这次真的要闹大了。
可以参考世纪初的汉芯事件,当初某人使用打磨过的芯片,冒充国产的时候,魔都政府立刻就拨款几十个亿,让他投资建厂生产,正是因为期待太大,所以事情败露后,才会闹得那么大,几乎让国家的芯片产业停滞了好几年的时间。
不过杨青不一样啊,他不仅有成品,投入了生产,中间更有大量的专利,已经开始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申报。
如果仅从电脑芯片领域来看,国内已经有了好几种CPU的存在,主攻PC端的龙芯,以及采用神威众核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除了娱乐性能略差以外,日常办公已经完全够用了。
但是在移动端芯片来看,不仅架构是ARM一统天下,国内除了海思,再没有一家能够挤进主流的芯片。
同样是因为海思的麒麟系列,采用的是ARM的授权,因此跟其他海外公司的芯片,并没有实际上的差距,因此在失去七纳米以下制程的代工以后,在市场上也就失去了竞争力。
新蓝一号芯片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是以很高的制程,达到这样的性能的,不仅不需要使用国内根本拿不到的EUV光刻机,甚至就连绝大多数的原料,都可以国产。
别以为这点很容易,就算是荷兰的阿斯麦同意卖给华国EUV,但是那些高端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等等的配件,依然可以扮演卡在华国芯片产业上的绞索。
所以很快,随着芯片的发布,洪荒公司就要开始面临国内外的风风雨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