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作戴上了鲸皮手套,解开了尸骸的衣衫,头也不抬地对着一旁的一个捕快说道,“记!”
“死者,男性,死亡时间:推测为五日之前;死因:咽喉部中刀,一刀毙命。死后落水,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身体已经肿胀。”
仵作将尸骸翻了个面,“死者左肩,右肋,左胸口处有三处剑伤。都是非致命伤。死者的前胸,左腹受到过重击……”
随着仵作的检查,一条条的信息被记录。
大理寺刑律学院的培训很成功,至少眼前这个仵作,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
叶剑寒接过了记录的报告,左肩,右肋,左胸口处有三处剑伤,这三处伤势,叶剑寒很熟悉,因为是他的剑造成的。
“许仵作,你能不能检验一下这个伤口,对比一下,是否与我的剑吻合。”说着叶剑寒抽出他的佩剑——残雪。
这是一把通体黑色的断剑,乌黑的剑身散发着奇异的光泽。
相比于寻常青峰,残雪长不过二尺,但对于叶剑寒来说,却根本没有影响。
只要他想,他甚至可以用混元破体无形剑气,挥出二十丈的剑气。
五十米的大剑,见识过吗?!
许仵作从叶剑寒手上,双手接过了残雪。ωωw..net
“真是一把好剑啊!”这仵作倒不是在反讽,而是这把剑确实是上等的神兵,这是不知道被什么给削断了。
六扇门的仵作虽然不善武功,但是他们对各种兵刃是了如指掌,这是大理寺刑律学院的必修科目之一,兵器坚定。
大周这样的武学盛世,因兵刃死亡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能够鉴定各种各样的兵刃,是痕迹检验和尸体检验的必修科目。
仔细检查了叶剑寒的兵刃,随后又低头看了看尸体上的伤口,这位许仵作摇了摇头。
“大人,这具尸体在水中泡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泡肿严重影响了卑职对伤口的查验,若是单单如此,倒也是有可能核验的,只是这些伤口处都有鲜血渗出,在水中是最先遭到水中鱼虾撕咬的,大人请看!”许仵作指着尸骸的伤口处说道。
叶剑寒看向伤口,周围确实已经多了一圈被撕咬的痕迹。
再加上长时间的江水浸泡,伤口具已变形。
“现在可以得到了信息,就是这些了吗?!”叶剑寒握着手中的验尸结果问道。
“恕卑职才疏学浅,技止于此。”
叶剑寒才是真正的才疏学浅,不爱读书又不懂客套,半天憋出了一句,“辛苦许仵作!”
许仵作施礼之后,便乘着小船离开了。
随后叶剑寒命人找来了冰块,将这具骸骨放入了棺木之中,并在其中安置了大量的冰块在周围,以此来延缓尸骸的腐烂。
“这尸骨,我要带回去交杨大人验看。劳烦诸位了!”
“什么?这死者竟然要惊动杨侯。”捕头闻言吃了一惊。
现如今的杨清源对于六扇门的基层捕快来说,已经是传说一般的存在了。
而且他退隐致仕多年,在朝中并无实职,最近还是因为金陵大疫,才临危受命,出任金陵黜陟使、镇抚使。
“此人乃是江湖中的魔头,诨号血河宗主,其甚至有能力威胁到我大周的江山社稷。千万要小心行事。”
杨清源没有说,此人的身份不能透露,反而鼓励叶剑寒在不经意间散播这件事情。
他到现在还能确认血河宗到底在中原渗透了多少?
不过看蜀中唐门的情况,血河宗显然是对中原贼心不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因为地理原因,蜀中武林与中原武林交流不算密集,而蜀中距离南境又毕竟近,所以血河宗选择了先对蜀中动手渗透。
不管如何,在大周境内,肯定还潜伏着血河宗的人,血河宗主身死的消息传出,这些隐藏的血河宗弟子,便可能会露出马脚。再不济也不敢轻举妄动。
有了杨清源的加持,这些捕快的行动更快了!
现在不过是十月,江南地区照理是没有冰的,但是架不住杨清源和大理寺令箭的威力。
这里是江阴县的地界,江阴县令听闻此事,立刻发动江阴富户,捐出了一大堆的冰块。
叶剑寒找了一辆马车,带上了这具疑似血河宗主的尸骸返回金陵。
……
——
燕城,赵王府。
赵王朱楷,显得有些焦虑。
之前杨清源弑君扶十三上位的时候,朱楷就想过起兵清君侧。
但是,当时他才刚刚吸收了后金的诸部,尚未整合力量,只有五成的把握。他想着将这部分后金的部族,择其青壮,编练成军,再起兵也不迟。
赵王朱楷,实为军事奇才,沙场名将,在他的调教下,这部分后金青壮与赵王府原本的骑军混编,以赵王的练兵之法,操练这些原本便精于骑射的后金青壮。
其战力可以说是呈直线飙升。
即便是天策军中的踏白营这样的“天下名骑”,赵王也有信心一决高下。
原本赵楷以为,十三得位不正,群臣必然不能心服,就算给他三年时间,也未必能收拾朝局,掌握大权。
没想到,十三上位之后,他直接选择了“摆烂”。
十三,也就是现在的麟德天子,完全没有进行政治斗争的意思,反而将治政要事完全放给了内阁。自己则是牢牢抓住了天策军、御林军为首的军权。
有着杨清源这个军方声望第一人,兼天策军准女婿的支持。
御林军、天策军自然是紧紧团结在麟德天子的身周。
随后,西域神策军、南境神武军也都先后递交了效忠麟德天子的奏折,至此,大周尚存的四大野战军都效忠十三。
而治政之事,内阁之中,人才济济。
内阁首辅钱牧谦,为浙党党魁,桃李满天下,由他坐镇全局。
而具体政务,大学士王华总揽,此人乃治世之才,在姚节、李寻欢、陈讷言等一三系的配合之下。
大周府库充实、四海升平、河清海晏、几至太平。
国力甚至已经向着太宗年间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