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魔法作战的空战中,各式各样的爆炸原本并不出奇。
作为热兵器时代杀伤敌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爆炸”作为一种效率极高的攻击方法,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战场环境,还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生效形式。
这其中,空降兵最常用到的分别是“触发式”和“延时式”这两种风格各异的起爆手段。
具体来说,由于魔法师使用的各种术式都要通过和丹氏晶体发生接触才能将规模扩大到足以制造杀伤的程度,所以大部分魔能子弹内含的“丹晶”都分布在“弹头”和“药筒”之中。
而这部分结构的不同设计,就决定了两种激发模式的差别。
——当魔法师扣动扳机构建对应术式,击针随即击中底火,将魔力送入药筒之中。然后用于提供动力的丹氏晶体被激活,产生爆发性推力,将弹头彻底从药筒中挤出。接着弹头继续向前移动,受到膛线挤压产生旋转,并顺利飞出枪膛。
随后,弹头的部分则会在与目标发生碰撞后,因剧烈震动破坏内部隔离结构,使弹头里的“丹晶”连上被传导过来的魔力,最终根据被赋予的魔纹术式的不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效果。
这种激发模式通常被称为“触发式”或“碰撞式”起爆,是一种利用动能效果决定魔纹生效时间的攻击方法。
——而如果弹头部分没有嵌入震动感应的隔离结构,而是采用类似延时引信的设计,那么空降兵的魔力就会在进入弹头后的一段固定时间里,先后发生两次爆炸。
前一次小规模爆炸的效果会把魔力传入到剩余的丹氏晶体中,继而在子弹发射后经过数秒的延迟才完全发挥杀伤效果。
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延时式”起爆。
除去某些用途特殊,经过专门设计的特制子弹(比如DFK术式使用的弹头),绝大部分魔法攻击都遵循这两种激活模式。
所以包括亚当独创的定向魔力诱导在内,几乎所有辅助射击的魔纹术式都是针对“药筒”中填充的,用于给予子弹初动能量的那部分丹氏晶体发挥作用。通过调整子弹出膛的角度和速度,使射击线尽量与目标重合,提高术式的命中率。
但勃兰特上校使用的特制近炸弹头却显然不是这个路数…
虽然亚当目前还搞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这种特殊魔能子弹却无需直接击中目标,只要在行径过程中与攻击对象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便会自发引爆!
如此一来,勃兰特便能借用“爆破射击术式”较大的生效范围,大幅提高狙击术式的命中率,也让作为对手的亚当更难躲避。
于是中尉不仅一照面就左腿受伤吃了大亏,在之后的战斗中也一直因此怀有诸多顾忌。
毕竟贴身近战受到响尾蛇系统的制约,拉开距离又要遭到爆破术式的猛攻,进退两难之间,每每难以充分发挥出自己在空战中的天赋。
…然而因为一次双方都不曾预料到的意外,这个看似无解的死局却突然迎来了转机!
——就在两人前后绕过在中弹爆炸的一名帝国空降兵时,亚当又企图以短暂的视线遮蔽为契机,向随后跟上的勃兰特上校发起偷袭。
然而定向魔力诱导生效时特殊的鸦鸣声此时反倒成了提醒对方攻击将至的信号,勃兰特虽然视线受阻,但仍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仍然利用响尾蛇系统的喷射效果突然向上拔高,避开了中尉的狙击。
与此同时,上校也习惯性的再次利用近炸弹头的特殊效果快速进行反制,硬扛着超重带来的后遗症向亚当开枪还击。
后者见状,自然立刻机动闪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