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在缺少燃料和助燃剂的水底,燃烧轰炸术式不可能像在陆地上那样制造出吞噬一切的大片烈火。
但经过丹氏晶体放大后的极端高温和不断向外膨胀的猛烈冲击波,却还是在船体左前方水域凭空制造出一个直径超过15米的巨大空腔!
这是由于爆炸中心位置的海水被快速蒸发形成气团,继而又在超压效应的推动下向外扩张才最终形成的瑰丽奇观!
橙黄色的光团在水下一闪而逝,随后,由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泡”便开始不断重复“扩展——收缩”的动态形变,直到冲击造成的压强差彻底消失,水底空腔才会消失在汹涌的潮流之中。
乍看之下,水下爆炸产生的效果似乎远不如直接攻击甲板来得直观有效,可事实上,对付“圣戈阿尔斯”号这种大型运输舰,此类与鱼雷原理相似的攻击方式反而比空中轰炸更加致命!
——在海水的传导下,高压气泡对舰船底部瞬间施加了一个向内侧挤压的外力,于是圣戈阿尔斯的左前段龙骨因这股冲击立刻被抬高了好几度!
而随后,当爆炸产生的瞬时外力减弱,船只又在重力的影响下重新坠落。
此时被气泡排开的海水导致受冲击位置暂时失去了来自浮力的支撑,但与此同时,船只其他位置受到的浮力并未发生改变。
于是龙骨除了需要抵抗外在的冲击波之外,还必须承受来自船体自身的强压!
短时间内,舰船主体结构等于连续承受了两次方向相反的破坏作用,即使再坚固的材料恐怕也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
又何况就像之前提到的,这种“震荡气泡”的波动可不是仅仅只发生一次…
举个不算十分恰当的例子,如果将这个受力模型简化,那大可以将受到攻击的船只看成一根坚硬的钢筋。
即使初次“扩张——收缩”进程就要消耗掉将近9成的爆炸威力,但在反复挝折的情况下,本就处于极限状态的舰船哪怕后续只受到规模缩小数倍的受力波动,也很有可能立刻导致断裂解体!
娜奥米少尉的“河豚炸弹”正是利用了这种毁伤原理,才能在水下取得如此强力的杀伤效果,甚至让亚当中尉愿意将其作为决定胜负走向的杀手锏,不惜一切代价为她创造出手的时机。
只是…
这种类型的集束轰炸术式毕竟还是第一次投入实战。即使是作为术式发明者的娜奥米,其实也对袭击水上舰艇没什么操作经验。
所以当河豚炸弹在圣戈阿尔斯号左舷外侧正式引爆之后,起爆的效果竟然并没有达到预期…
经由海水传递的猛烈动能冲击虽然在舰船的侧面开出了一个破口,但得益于圣戈阿尔斯号高达5000吨的排水量,随船人员还是立刻通过迅速在船体对侧注水的方式,于全军一发之际让原本摇晃颠簸的巨轮却重新保持住了平衡…
再者,爆炸发生的位置太靠近船首,由于受力位置远离中段,运输舰主体也并没有在浮力差的作用下发生断裂、解体!
如此一来,独立第1大队先前的层层铺垫等于全部作废!
错失了一击决胜的机会,月牙湾登陆战似乎又将重新陷入双方堆砌人命的泥潭之中…
然而就在亚当本人都觉得胸中一阵抑郁的时候,刚刚完成轰炸的娜奥米少尉却并没有顺势拉升脱离海面的防空火力的追击…
——相反,她毫不犹豫的急停转向,迎着密集的炮火和身后逐步逼近的敌40联队,再次向圣戈阿尔斯号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