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丁塔格尔依旧严寒彻骨,但为了表示对格里琴代表的尊重,盖文准将和其他被派遣来迎宾的主要负责人员还是早早抵达机场,在飞机预定降落的跑道附近等候。
早10时20分许,自南大陆中转的客机顺利抵达丁塔格尔国际机场。
预先准备好的仪仗队鸣响15声礼炮,并列出整齐的队列对来宾致以最诚挚的欢迎。
待到舷梯准备完毕,紧闭的舱门终于打开。
首先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的,是负责此行一应行政接洽事宜的格里琴王国外交部副部长扬尼斯·马夫罗斯阁下。
伴随着军乐团奏响的迎宾曲,这位身材矮胖且有点儿谢顶的中年官员顿时在油光水滑的大圆脸上堆满了笑容。
他亲切地向萨方欢迎人员挥手致意,然后一路挨着扶手走下了舷梯。
而在他身后,10余名身着制服的格里琴军官也纷纷现身。
由于自布朗一世以来,萨森讷与格里琴王国的关系就较为融洽,两国空军、空降兵部队时有交往。因此如果单纯从军服的设计思路看,来访军官的行头与王国军人基本大同小异。
单排扣蓝灰色上衣搭配同色军裤,白色衬衫外加一条黑色领带…除去这些空军常规配置之外,军官独有的黑色大檐帽遮住了他们的头发,黑色马海毛帽圈则增添了整体的设计感。
至于正前方的帽徽,则还是按照传统由金色丝线刺成鹰头与王冠组合的图案。
盖文准将还注意到他们上衣袖口的袖条与宝石形装饰,这些配件与军帽上刺绣的橡树叶装饰都是高级军官的象征。
…有这么一身利落的行头加持,格里琴军官团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显然要比先前略显油腻的外交部副部长强得多。
特别是压轴出场的杜卡斯基上校。
这位身材高大、轮廓硬朗的中年军官鼻高唇薄,相对扁平的颧骨、颚骨则中和了一部分由身高加成带来的压迫感。因此总体看上去虽不见得有多俊朗,但莫名符合神话中古格里琴文明的英雄人物形象。
让人不由得为他侧目。
又何况即使排除长相方面的加分,对于熟知各国战史的内行而言,光是阿里克谢·杜卡斯基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为之侧目!
——身为先后参加过两次贝尔肯战争的老将,平民出身的杜卡斯基上校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凭借自身过硬的军事素养成为了维护格里琴民族独立的传奇人物。
早年跟随父母迁居萨森讷的他从军校毕业后,曾在奥利弗空降兵学院接受过为期一年的短暂培训。
作为同期学员中各项综合成绩数一数二的尖子生,杜卡斯基完全有机会继续深造,在彼时还处于世界之巅的萨森讷王国进步发展。
然而出生于“西方文明摇篮”的他始终怀揣着对乡土的依恋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一次贝尔肯战争爆发前夕,年轻的阿里克谢甚至等不到毕业,就在父母的帮助下离开丁塔格尔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故乡梭伦,继而进入格里琴陆军,以上尉的军衔成为费萨莉亚军团某步兵师的军官。
起初,军方高层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军校生并无多少关注。
可随着阿里克谢在军事领域的才能逐渐显现,由他领衔的部队很快便在一次次对抗东罗马帝国的战斗中脱颖而出!
考虑到总体实力的差距,阿里克谢深知摆平车马的正面决战于格里琴王国不利。因此他最大限度的活用魔法师部队的牵制能力,每每集中优势力量在敌正面战线防御薄弱处快速撕开缺口,并勇敢地率领部下在敌后10至2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袭扰作战。
凭借超人的智慧与胆魄,阿里克谢数次成功瓦解了东罗马帝国的攻势,并最终帮助贝尔肯同盟奇迹般的夺取了胜利。
凭借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这位被战友们称为“当代米太亚德”的年轻人很快得到了高层的赏识,并在数年后的第二次贝尔肯战争中以少校军衔继续参战。
而这一次,杜卡斯基也没有让祖国失望。
他组建了规模更大的突击队在战场上不断穿插,歼灭大批敌军有生力量,并且凭借显赫的功绩与行之有效的空降兵改革建议被破格提拔为上校,正式进入了军方高层。
此后限于格里琴王国空降兵部队的总体规模,阿里克谢的军衔未能再次晋升。
然而自国防委员会将其选入国防参谋部,并委任他作为空降兵训练司令部副参谋长之后,杜卡斯基上校便成为格里琴魔能部队的重要决策成员。
也因如此,阿里克谢在此次派来萨森讷交流的代表团中的地位还要远高于他本身的军衔。
关于这一点,专程前来组织欢迎仪式的王国外交部官员自然一清二楚。
所以在与马夫罗斯副部长亲切交流之后,王国官员还特别向站在同僚间的杜卡斯基问好致意,并在合影环节将他安排在格里琴一方的次席,正好与王国方面的盖文准将对应。
这些常人不会在意的小细节看似无关紧要,但在充斥着各种固定话术的外事交往场合却是体现诚意的不二法门——甚至由于一旦牵涉到实际层面的利益分配,大家基本上没法儿继续维持“文明人”的伪装,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礼节性的仪式也可以说是唯一体现诚意的通道…
站在外交部的立场,他们当然希望每一次谈判都能达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互利共赢局面,但在绝大多数现实情况下,命运往往会对参与会谈的双方施以层层包裹的无形枷锁。
当恃强凌弱遇上阴谋算计,当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导致马太效应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这个时代的外交家们只能在一场场残酷的零和博弈中小心权衡,避免自己的国家一败涂地。
于是,在相对平等的外交场合,各种“废话文学”逐渐成为了外事人员的必修课。
在参与谈判的任何一方暴露真实目的之前,所谓的国事交流通常都是没有任何营养,但也不会造成任何恶果的空谈。
政客们在这个过程中按照不同比例谨慎地掺入一些试探的话题,然后双方各自开始漫长的防守反击…
相比之下,军人之间的交往虽然也必须服从于政治结构的框架不得随意越界,但自战场厮杀中养成的习惯,总归让他们的对话比前者简洁明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