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带兵出征,同时又要留下得力的人手保护吴县,在带兵出征之前,这些事情都得考虑清楚。
最后在与巨远光等人的综合考虑之下,杨云决定带上三千骁勇善战的吴县县兵。这三千兵马包括,一千长枪兵,一千刀盾兵,还有一千携带弓箭长刀的骑兵。
在随行人员中,杨云带上了郭龙,巨远光,赤木儿和戚威等贴身侍卫。这些人要么武功高强,要么多谋善算,又或者坐战经验十分丰富,能够在即将来临的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留下来的人中,杨云也给予了他们具体的分工。头脑十分冷静的颜雄,负责总览吴县大局。县丞钟文睿,负责县衙内各项事务的安排。姚侠则负责和来往,于吴县的商人们进行接洽。你期待在杨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吴县的经济不会受到影响。
而从小在军营长大的刘远,则担任起了训练士卒和负责整个县城。治安的重任。
一直以来跟着自己的燕琴和柳月二人。则被安排着,贴身照顾自己的妻子池丽。这样可以保证杨云放心的把精力投入到即将来临的战斗中去。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终于到了出征的日子。站在吴县城门口,杨云默默看着。城门边发生的一幕幕送行的情景,妻子送别丈夫的,也有父母送别儿子的,儿女送走父母的,也有送走自己亲兄弟的。
“一纸命令往北征,十万熊罴似潮涌。
兴师已定云霄志,雪恨那堪儿女声。
寄语虽嫌情意短,跨鞍顿觉马蹄轻。
叮咛及时读新报,频频捷语亦消魂。”
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让杨云心潮澎湃。
他的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在即将来临的战争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量努力减少土卒的伤亡。尽可能将这三千吴县的热血男儿,完完整整带回来。
吴县与戈兰城虽然,都处于云州。但是,这两个地方一西一东。相隔八千多里。大军从吴县出发要经历近十日,才能到达戈兰城。
正所谓兵贵神速,战事要紧。杨云不敢过于耽搁。一时指挥手下的士兵。离开吴县匆匆踏上了征程。
杨云期望建功立业,但是他也知道,带兵打仗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了。自己虽勤练武功,但是从来没有过上战场的经历。
所以,在行军途中。有空闲时间,他便将郭龙戚威等人叫到自己跟前。研究过南城附近的地图。思考可能遇上的突发情况,以及应对的方案。
与此同时,他还让郭龙和戚威向他讲他们作战的心得。以及一些经典的战例,就这样,一路前行。杨云虽然还没到达战场之上,已经了解了许多战场上的事情。虽然这些知识,并不足以保证自己在战场上。能够杀敌取胜。可至少可以在危急情况下,能给自己作出抉择的时侯,有一些参考。
一路前行。越接近哥兰。战争的痕迹就越来越重,一路上杨云的人遇上了许多队伍,由各正派人。听从涪皇指挥的兵马。要负责粮草的辎重部队。甚至还有,协助作战的老百姓。
杨云记得,自己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古时候部队要赶赴前线作战。负责。后勤服务的队伍。甚至可能达到作战队伍的两倍。
现在亲眼看到这样的局面。杨云不由得在心中暗叹。这战争真是劳民伤财的东西。历史上。许多强大的国家。都是因为喜好征战。导致国力越来越差,最后很轻松地被对手击败。
想到这里,他想起了自己名义上的大哥。这个为了自己一己私利,不惜挑起,两国战争的这样一个罪人。
对于自己的这个大哥,从小到大,杨云。没有少受他的欺负。所以一直没有感情,而现在甚至发展到讨厌的地步。
他在心里暗暗想到假如有一天,和这大哥在战场上相遇,自己一定对这挑起两国战端,导致黎民百姓深受其害的罪魁祸首,毫不留情。
队伍继续前行,一座拥有高大城墙的城池出现在杨云等人的眼帘,据向导介绍。这座城池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也是两军交战的地方,戈兰城。
看到的高大的城墙,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士兵。杨云立即感到热血沸腾,此时此刻他心里有一种冲动。想要手持兵刃,骑着战马,到战场上去杀光所有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