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以孔家的尿性,根本就不会允许自己的族人当兵。
有辱斯文。
“孔家肯定不愿意。”刘礼振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之前分散孔家的时候,在名义上给孔家的族人全都立了户,而且都是夫妻带未成年孩子的小户,就连老父母都被单独列了户。所以孔戬是自由的,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出路,有兴汉盟做背书,孔家无权阻止。”
在法理上,兴汉盟是真的将孔家肢解了。刘信启相信,现在孔家还能依靠以前的威望约束族人,等过上几年,孔家就会真的散了。
这是刘信启的阳谋,孔家只能接着。
“盟里学问好的虽然少,但是还是有一些的,他就凭学问好,就被您认为是特殊的?”刘信启问道,相信不会这么简单。
“当然不止这一点。孔戬最特殊的一点是,是他完全认同你的治世理念,并且还给你的治世理念和执政政策套上了一层先贤的壳。”刘礼振回道:“我听了他的理论,有时候真觉得你这些政策就是从先贤德理念中提取升华而来的。”
【厉害啊!】
这就是儒家最厉害的地方。
最初的儒家是很狭隘的,汉独尊儒术之后,儒家逐渐吸取了法家、纵横家等其他学派的精华,之后还吸收了许多佛家、道家的思想,方才成为了现在的儒家。
现在的儒家已经内涵许多流派,各个流派之间甚至存在着南辕北辙的矛盾。
而且儒家已经有了一部分信仰属性,所以有见识的人会将“儒释道”并列。
佛家从印度传到中土,能够吸收本土的神话传说,然后本土化,发扬光大。道家能够将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都纳入到自己的神话体系之中,就连当地一些小范围传播的名人都不放过,纳进了城隍庙体系。儒家自然也可以同其他两教一样:
与时俱进!
刘信启估计,孔戬可能就是这一代,儒家在兴汉盟身上改造升华的关键人物。
具刘礼振介绍,这孔戬引经据典,说兴汉盟的许多政策、理念都是出自于四书五经。这些结论真的都说的有理有据,并且神奇的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理论。
出自《礼记·大学》的“格物致知”,被他延伸解读,继而跟唯物论联系在了一起;
出自《荀子·论礼》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被他解读为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事物都是运动的,要因势利导,与物力和化学联系在了一起。
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让他发展成了“兴汉盟代表最广大民众利益”,只有兴汉盟才能使得国家稳固、发展迅猛;
出自《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则直接被他顺着“公”这个字扩展成了大同社会,说兴汉盟就是先贤们当初要建立的理想国,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刘信启越听越毛骨悚然,这孔戬都快将共产主义给研究出来了。
可能后世的好多治国理政的政策都是有迹可循的,都是自古至今一代一代演化发展而来的,所以基本都能够在古代先贤的著作中找到出处。
孔戬这样看着“答案”找“出处”,非常难,但确实的可行。
实际也证明,孔戬真的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由不得刘信启不相信。
理论建立于吸取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从而极其深刻地归纳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
孔戬在建立“新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