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是何意?”
对于梁山好汉的处置,赵国确实损的很。
将这些人做了炮灰,与那些起义军消耗,让后面想要受招安的势力谨慎了许多。
徐忠作为兴汉盟最大情报头子,当然知道刘信启的远大抱负,所以肯定不会接受“招安”这个结果。
况且目前兴汉盟与赵国,谁强谁弱还说不准,怎么可能受招安。
“我的意思是,官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兴汉盟可以战胜伪齐和金国,就能够战胜南赵。”徐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所以说,何来‘招安’一说?”
李纲沉默了。
最后的一丝侥幸心理被打破。
兴汉盟果然要独立了。
有想过这一天,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到来。
兴汉盟发展的太快了。
“官家不了解你们啊。我们在河南有七十万精锐,算上那些仆从军,军队人数超过百万,官家不相信赵国会输给你们的。”李纲组织了一下语言。
“这就奇怪了,之前赵国没有南迁的时候,应该比现在强盛吧,那时候举整个国家之力都没有战胜金国。现在我们兴汉盟战胜了比当时更加强大的金国,变得弱小的赵国却觉得可以战胜我们。”徐忠缓了缓,说出了一句还算委婉的问话:“这是哪里来的自信?”
…
李纲也不知道。
或许因为兴汉盟是汉人吧,官家觉得汉人比金人好打。
赵国官家都信道,懂五行相生相克,在官家看来,可能兴汉盟克制住了金国,而赵国会克制住兴汉盟。
这些心里的杂乱思绪,李纲都没有说出口。
“之前是被金国打了个措手不及,我们当时与金国是盟友,谁也没想到这些蛮子会突然反盟,转过身攻打赵国。现在不同,我们已经在河南南线聚集了七十万的主力精锐,你们兴汉盟全部的兵力连七十万的一半都没有,怎么打?”
这句话李纲自己都不信,太勉强了。
打仗若是看谁人多,那战场上摆出来一比就完事,还打什么打。
“那就打一下试试。”徐忠展现出了兴汉盟的不怕事。
“哎,那我换一种说法,让你们盟主派人来和朝廷商议和谈一事。”
“可以,让官家也要展现出一些诚意,先想好新的和谈条款,再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别到谈判的时候来回请示。”徐忠将李纲之前的话送了回去。
两方都没有要求盟主和皇帝亲自到位。
元康二年就是赵国皇帝亲身付险,只身前往金国打仗和谈,然后被金国扣了下来。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尽快停战,你们赵国的那些将领会不会先动手挑事?”徐忠补充道。
“不会,我们还没有向前线下达过河的命令,那些军队不会轻举妄动的。”李纲回道。
两人继续谈,初步确定了和谈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定在三月十二日,地点定在了礼部大堂。
……
十日晚上。
汪伯彦过来见徐忠,同意了兴汉盟提出来让其负责和谈的要求,不过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将我的妻儿老小送往登州吧。”
“可以,明天就送。”徐忠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