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外海,南赵纠结海船一千八百艘(两百艘在杭州断补给的时候已自行离去),海军的压力本来就很大,还让他们入淮河帮忙攻城。
太丢脸了。
“再想想办法,肯定有办法的。”孙立还是没有同意刘信均的这个提议。
“韩忠这个人,有没有可能劝降?”刘信均想到了一个新的破敌思路。
“听名字就知道了,肯定对南赵非常忠诚。”孙立对韩忠了解的并不多,胡洽道。
“你这话说的,我们刘家堡以前有个叫刘智毅的叔辈,名字里有智又有毅,可他一点也不智慧,毅力更是点滴都无。”刘信均反驳道。
“这个韩忠确实是一个对南赵非常忠诚的将领,之前金国东路军攻赵之时,南赵可谓是穷途末路,就是这个韩忠力挽狂澜,才让南赵有了一丝喘息之机。”旁边的探子介绍道:“立功之后,南赵皇帝为了自己的位子,开始亲信倾向于求和的官员,韩忠的军权被收了大半,他对于这种不公的待遇一点怨言都没有,仍然勤勤恳恳的为南赵效力。”
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刘信均和孙立两人都听过,很经典的作战案例,后半段倒是头一次听。
“可惜了,这么好的将领,明珠暗投。”孙立叹道。
“眼界的问题,忠君思想严重。”刘信均跟着评价。
两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兴汉盟也是盲忠,不比韩忠差。
又看了看远处的涟水城,最终由孙立拿定了主意:“不麻烦海军了,我们直接炮轰,然后架设浮桥,就攻城门一处,强攻!”
刘信均想了想点头同意。
强攻最废弹药,死伤也最多。不过海军现在的敌人那么强大,确实不应该给海军添麻烦。
闰四月十五日,未时,第一次强攻开始。
两个旅的重型火炮集中在一起,朝着涟水城的北门猛轰。涟水城的城门楼根本撑不住这种强度的轰击,在第二轮的时候就坍塌在城门上,紧接着又挨了两轮,连城门都坍塌了。
孙立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重型火炮轰第一轮的时候,城门附近的城墙上还能看到守军,第二轮开始的时候,守军就已经全部撤走。
“这是要撤?”孙立再朝两边看去,城门两边城墙上的守军还在:“没撤,我们开始。”
两个旅的浮船集中在一起,在岸上搭建好浮桥之后,几百个将士从两边抬着开始入水。
前面没有安排人先冲过河牵引,所以此次架设浮桥很考验指挥人员的能力。
浮桥前头入水,有将士立即站在桥头,大盾护着一些持桨的人,用桨划水调整方向,保持着浮桥笔直的朝涟水城北城门前进。
嗖!咚!
有石块从城内被抛出来,砸在福船上,有个持盾的将士比较倒霉,被一块飞石砸了个正着,当场毙命。
“小心防火!!”指挥架桥的人大声提醒道。
果然,第二波被投出来的就不是石块了,而是点燃的油罐。
浮桥是木质的,染油之后很易燃,而水不能灭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