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有再多的槽,却也没办法在吐给父皇倾听。
已然被贬谪为了郡王的他很清楚,怕是他这一辈子,都难再有回到长安的机会。
#####
长孙无忌的府邸之中,长孙无忌颇为头疼地抚着眉头,幽幽地长叹了一声,顺手将手中的书册扔到了一边去。
陛下如此做,分明就是想要断绝那些臣工,甚至是皇子的心思。
这对于皇室而言,其实是有利,但也有弊端,毕竟立长立贤,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历朝历代轮转。
更令长孙无忌头疼的地方在于,太子承乾,跟自己的关系,早就已经交恶。
长孙无忌很不乐意跟这位看似性情温和宽仁,实则骨子里边透着一股子倔强的太子打交道。
对方似乎很看不惯自己与那些世家门阀交好,总觉得他父皇的那一套打压世家,扶持寒门才是天底下最正确的事。
可是那小子根本就不明白,世家之所以能够传承千载,靠几代帝王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追随其祖父、父皇的那些功勋之臣,他们指不定过上数代之后,也会跟那些世家大族无甚分别。
既然如此,李氏皇族最应该做的,不是站在世家大族的对立面。
而是应该,双方互有取舍,如此才能够各取所需,而天下也才方能安泰长久。
自己那位杀伐决断妹夫敢这么做,那是因为他足够强势,威望足以压制住那些世家大族。
可是李承乾那小子,能有什么威望?
可陛下这样的做法,着实让长孙无忌有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嘴之感。
除非有什么不利于太子的事情发生,而且还必须是足以触怒陛下,惹得朝野震动的大事件。
不然,想要剥夺太子乃至皇太孙的想法,那绝对是痴人说梦。
#####
对于这件事,天子没意见,其他人自然也不会有意见,也不好有意见,毕竟大唐的基本国策是立长。
正是因为如此,当今天子才会在昔日搞出那么一幕惨剧,而今,陛下倒是在极力地想要将那件事情给扔进历史的尘埃之中埋起不搭理。
所以册立皇太孙之事,根本就没有遇上什么阻力,很快就获得了朝庭的一至通过。
而一封急信,从洛阳,向着长安传去。
程处弼大清早地就拿着这封来自于李恪这位皇家工具人亲笔所写的书信,还有一个大木箱子,快步朝着东宫而去。
这才刚刚下了朝会,程处弼就把这封书信,递到了李承乾的手中。
“殿下,这是吴王殿下传来的消息,东莱郡王已经奉旨就藩而去,再有就是皇太孙的事情。
朝中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想来应该是没有问题。”
李承乾看罢了信,也是不由得长出了一口大气,对于他而言,亲儿子李象能够成为皇太孙。
那就代表着,自己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难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