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改变。
无常们也各回各家去了。
至此,张宝仁加入长宁地府后的第二个任务算是完成了。
而当他返回长宁衙门之时,白莫非也带来了关于‘张忠辉’的最新消息。
“还真让队长你给说着了。”
白莫非道:“这‘张忠辉’还真就是一个剑仙。”
“人间道的修士们在武者之中没有找到这个名字,但是在道士剑仙之中却找到了一个叫做‘张忠辉’的人。”
张宝仁没什么意外的点了点头,“说一说这位剑仙吧。”
白莫非深呼了一口气,然后正了表情,认真说道:“‘张忠辉’,生于第四纪,地府初创之时,是一位我们的老前辈了。”
“同时他还属于原始剑仙。
是剑仙学派最初的开辟者之一,剑仙的一大奠基之术法‘赤炼手’,即是他所创立的。”
“之所以其名不在后世中广为传扬,是因为他在很早的时候,还未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就已然失踪。”
“卷宗中原记载是夭折…”
张宝仁点了点头,“也就是说这位同样也是一个因为不知名原因而失踪的天才道士…”
“同样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还是说一说这位剑仙吧。”
…
“剑仙”是为道士中的一大体系,其与“符箓”、“变化”、“灵宝”、“丹鼎”、“妖鬼”。
并称为道士的六大学派,六大道派。
这六大学派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根源,没有哪一道是自古就有的,全都是道士们从无到有一点点积累创造而成。
因此各个学派出现的时间自然也不尽相同。
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士自然就是符箓学派道士。
其以《大衍求一决》为核心凝成宝箓,升华意识。
之后不断向核心符箓中增添符文法术,以一而求全。
大道无穷,符箓道士也是如此。
此为正统之道。
其它各派都是以此为基衍生而出的,可算是同源。
最迟出现的学派是变化学派。
变化学派是这一纪元才真正形成的一道修行学派。
但是新却并不代表着弱,道士是一年强过一年,一日强过一日的。
对于道士而言新必然胜于旧,道士的各大学派自然也是如此。
变化系学派产生的根源乃是道士们对于天地万物的理解。
只有无数年的发展,无数年的积累,对于天地万物有着极为深入极为本质的认知。
如此才可以诞生出一整套完整的变化之法,才可以整合出七十二神形。
变化学派算是道法体系的集大成者。
这也是变化系道士堪称最强原因。
…
丹鼎学派的根源是第一纪,准确的来说是第一纪中期一位叫作“神农氏”圣皇所创造的《神农百草经》。
当时的人族在自己未被冻死前侥幸点燃了一点星火,使得自身可以在冰冷永寂的黑暗中得以苟延残喘。
但这时的人族依然有那点星火一般,随时可被覆灭。
为了应对随时被倾覆的危险,为了人族能够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
一位圣皇尝遍百草,取对于人体有益之物,集为一书,其名曰《神农百草经》。
然后将这本书传于人族之中的智慧者,在当时被称之为“巫”的存在,流传开来。
最后随着武、道兴起,人族得以革新,一切旧事都被扫灭。
残存的巫们带着《神农百草经》的理念融入道士之中,最终衍生出了丹鼎一系。。
“丹鼎”虽然是为道士一脉。
但是其的根本内核却是源自于《神农百草经》。
这里可不是说圣皇是多么的神圣强大,《神农百草经》又是多么的经典,多么的绝世无双。
也不说当时的环境和现在有多大的差异,《神农百草经》中的那些粗糙的知识放在现在可还有效。
知识这种东西总是越积越多,越滚越大。
说句不敬的话…
现在随便找一位丹鼎学派的道士都要比大巫们和那位圣皇要懂的多。
如今丹鼎学派的最高秘典虽然还叫作《神农百草经》,但是其和最初的原始经文相比估计也就名字一样了。
嗯…名字写法,几个字的叫法其实也都变了。
就只剩下大致意思相同。
这个世界中绝大多数东西都在不停的变化着。
但也有的东西恒古长存。
丹鼎学派的道士和大巫相比从知识层面上来看天差地别,但根本理念却是相同的。
都是研究世间万物对于人体的影响。
善我者药,恶我者毒。
这也是《神农百草经》的根本经义。
经文已经不是原来的经文了,但是书还是原来的书。
《神农百草经》还是《神农百草经》,从来没有变过。
丹鼎学派道士们除了拜道祖还要拜圣皇的原因就是因为传承着其之志,其之理。
…
灵宝学派本质上是对符箓学派的异化与加强。
其出现的时间是在道法已经得到一定发展之后,道士们不再满足于原本受箓施法。
为了获得更强的力量,而对于自身进行的一种一定程度的改革优化。
道士们将根本符箓以神通为源,化作了一种可直接用于攻击防御的“灵宝”、“器物”。
灵宝学派道士除了普通施法之外,还可以将自身的“本命之器”直接作用于攻防变化之中。
如同灵符源于符箓,张宝文曾经领取过的福利“广元拂尘三型”,这类符器便是源于灵宝学派。
灵宝学派的道士们为了让修为较为浅薄的道士们不必分心,还能有一定的护身之能,就根据自身的本命法宝简化而出了此界的灵宝体系。
对应术法、法术、神通。
将灵宝也同样为三个等级,符器、法器、法宝。
灵宝学派和符箓学派什么的算是真正的同源同体。
因而灵宝学派,也可以视为主流学派,正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