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李智云吟诗的过程当中,杨坚一直都有些神思不属。
整座大兴宫中,没有人比他这个皇帝更加忧心版图问题,东北边境上的衅端尚且悬而未决,他哪有心思考虑别的?
只不过因为独孤皇后的到来,又接下了杨广的提案,他便只好给老婆凑一凑趣,不然他根本就不会理睬李智云这档子事情。
而当高提出要把那封书信给李智云看一看的时候,他才蓦然醒转,对啊!既然是神童,或许真的有可能看懂这封信,当即命令身边的宦官把书信递了过去。
李智云接信在手,只略一浏览,脸上神色就微微有些变化,抬起头来先是看了始终陪在自己身旁的羽裳一眼,然后转向皇帝说道:“陛下,这封信是高句丽人写给罗艺的。”
此言一出,宫殿里至少有三个人大吃一惊。
最吃惊的却是羽裳,她知道罗艺乃是隋朝的戍边大将,如果李智云所言无虚,那么这封信就该是故国高层写出的策反信,可是为何如此重大的事件居然没人过来知会一声?
其实高句丽的军政高层人物并没有狂妄到想要吞并中原的地步,没那个实力就不会产生那样的野心,他们最多也就是趁着五胡乱华的时候蚕食一下昔日大汉的领土罢了。
即便是蚕食,他们也是提心吊胆的,唯恐中原政权把矛头对准他们,占了人家华夏的乐浪和玄菟啊,万一哪天人家想起来要拿回去呢?那一准要爆发战争。
为此她的父亲羽则男制订了一个长期的计划,拟在大隋高层圈子中安插眼线,在随时掌握隋朝的政经军事情报的同时,力争拉拢重臣下水。
羽裳就是这个计划的主要执行者,她父亲制造了一个假象,把“父母双亡”的她卖给了杨素,而今她则更乐于跟随杨广,因为杨广才是除了皇帝之外权势最重的那个人。
她父亲交给她的任务是:通过拉拢重臣能够左右大隋的朝政当然最好,但若是做不到这样,能够像苏妲己那样祸乱朝纲也很不错,最不济,在两国爆发战争的时候,也能够给本国提供宝贵的军事情报。
然而为何策反罗艺这样大的事情都没人告诉我?而且策反罗艺的书信已经到了大隋皇帝的手上,这不是马上马就要开战的节奏么?
她尚且不知五六月份的时候高句丽已经进攻过营州了,却没有人通知她这场战事,此事另有因由。
除了羽裳之外,别人大多也是吃惊非小,单说杨坚和高两人,他们知道这封信是高句丽人写给罗艺的,是因为他们看懂了武奎的奏折,然而李智云却没看过武奎的奏折,只看了信件一眼便指明了此信大致内容,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真的能够看懂这封信。
高便不免有些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慨,但是此刻他这个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却顾不上自己的脸面,连忙问道:“智云,你是如何看懂的?老夫倒要请教。”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是做学问的态度。高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放低了姿态,是真心想要弄明白这封信的玄机,并没有继续为难对方的意思。
李智云笑道:“不敢当,这封信是用汉字的读音来说高句丽语言,我懂得高句丽语,所以就看懂了。”
杨坚和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隋朝时期的高句丽国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如果一定要用文字来交流,那就只能使用汉字。这种状况从西汉开始,经过东汉乃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甚至宋元时期都没改变。
然而问题是谁去教授高句丽人学习汉语并且使用汉字呢?答案是没有。华夏大地上的当权者连自己的国民都无力教育,又怎么可能去教育高句丽人?
所以就有了眼前这种事情的发生明明是汉字写出来的信,意思却与汉字的字意全无关联。
这就好像用普通话同音字来标注粤语一样,写成句子之后还是普通话的意思么?肯定不是了。
李智云的寻侠系统能够看懂一切文字,听懂一切语言,印度语都听得懂,韩语又算的了什么?只把那些文字连在一起过了一遍就知道这是棒子话,太小儿科了。
杨坚大悦,“果然是神童啊!”又吩咐道:“那你就把这封信给朕读一遍。”
李智云却反问道:“陛下是让我使用高句丽语来读么?”
杨坚不禁一愣,但随即就哈哈笑道:“当然不是,你便用汉语把全文翻译过来即可。”
李智云欣然从命,当即把全信翻译了一遍,大意是只要你罗王爷愿意合作,将来得了大隋的江山,高句丽愿意分出一半来给你,并助你立国,今后唇齿相依。信件的落款人是渊盖苏文。
羽裳听了渊盖苏文这个名字之后就又是一愣,心说这怎么可能?这渊盖苏文跟你李智云是一般大的孩子,他怎么可能给罗艺写信?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羽裳认识渊盖苏文。因为渊盖苏文的父亲渊太祚是自己父亲羽则男的师弟,渊盖苏文出生的时候自己也才五岁,等到自己被父亲卖入越国公府的时候,渊盖苏文也仅仅是一个四岁的孩子。
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写信策反敌国边陲重臣,这话说出去谁信呢?
然而杨坚和高却不知道这个渊盖苏文何许人也,更不知道此人的年龄,只根据李智云的翻译来判断,认为此人应该是高句丽领军将帅一级的人物。不仅杨坚高这样认为,就是李智云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李智云是知道渊盖苏文其人的,2006年棒子国曾经拍过一部历史连续剧,吹捧的就是此人,在那部神剧之中渊盖苏文还弯弓搭箭射瞎了亲征高句丽的唐太宗一只眼睛,总之牛逼吹得咣咣的,此为棒子国惯用伎俩,不足一哂。
但是李智云却不知道这个渊盖苏文与他同岁,穿越科研小组让他来唐朝寻侠,寻的是华夏大地,找的是炎黄子孙,绝对不会寻到惯于吹牛逼的国度去,所以他根本没有研究过这个外国人。
杨坚和高都对高句丽不甚了解,因为在他们的一生征战之中根本无暇顾及这个区域上的势力,即使是接到了营州刺史韦冲发来的奏折和战报,对这个异族势力产生了征讨之心之后,也还是对其了解不多。
没有了解的渠道,怎么了解?现有的了解就只来自于韦冲和武奎的奏报。
“只凭这封信的意思,似乎还不能确定罗艺已然谋反啊!”杨坚环顾众人说道,“既然你们都在,就都帮朕想一想,如何灭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高句丽!朕需要你们献计献策。”
羽裳闻言不禁大恨李智云,李智云啊李智云,你个小屁孩瞎翻译什么啊?你不乱翻译,皇帝能发兵攻打我们么?
她心里怨恨李智云,却又毫无办法,李智云可以说他懂得高句丽语,她却不能这样做,人家李智云是李渊的儿子,懂得一门外语那叫博学多才,而自己呢?自己若是也说懂得高句丽语,只怕立马就会被怀疑是高句丽的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