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不经分离苦,未解相思愁,两人在长久的分别中更能明白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份量,也更坚定了彼此守护一生的决心。
很快又到了年底,长大了一岁的浩楠已是风度翩翩少年郎。他帮助娘亲打理事务,把田租及商铺的事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张氏少了许多压力。也让农佃们和商铺的掌柜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调皮的浩然在上次把母亲气哭后,再也不敢逃课了,也不再放虫子在老师的书本里。老老实实地去读书,可是他却有些闷闷不乐,开心不起来。
因为先生教的东西他实在是没有兴趣,整天之乎者也。老师没教到一半,他早就眼皮打起了架,跟周公相会去。
幸好月儿也偷偷地在旁听,他不知道的,月儿全会,老师一提问小月儿就在桌子下用手式和口型告诉他答案,长期以来的默契,让他看一次就知道了是什么意思,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对,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贼做多了,也有失手的一天。
这天老师又提问三字经里的问题,孟母三迁,是哪三迁,又为何三迁?这不仅是要回答书中内容,还得解释,小月儿用手和嘴比划了半天,他还是不太清楚怎么解释,不住低头问小月儿。
老师觉得很奇怪,叫你回答问题,你老看桌子下面干啥,难道桌子下面写了答案?于是老师走过来探头一看,“嗬,”一个圆圆的小脑袋躲在里面,正在用她的小嘴和小手比划着什么。
当然老师也是看不懂的,以为是浩然上课不专心跟个小孩儿玩,气得他拿了戒尺就要打浩然。小月儿赶紧爬了出来,拉住老师的衣角脆生生地叫了声:“先生爷爷,你不要打哥哥,是我要告诉哥哥答案的,你打我吧。”
“什么,你说什么,”老师惊讶地问。
“不,你打我,是我不认真听课,不知道答案才要妹妹告诉我的。”小浩然急切地说!
“你说是你妹妹告诉你答案的,你没说谎。”老师依然不敢相信地问。
“是的,我没说谎,你上课讲的东西我一听就想睡觉。但是月儿却很喜欢听,月儿很聪明,她听一次就懂了,不信你考考月儿。”小浩然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说。
“那你说说孟母为何三迁?”老师带着怀疑又惊奇地问月儿。
小月儿镇定自若地答道:“孟母三迁,第一迁是迁离闹市,因孟子在闹市学的是小商人的叫卖,孟母觉得这样没有大的志向,孟母带着孟子迁到了一处有坟墓的地方。可是孟子却在坟墓的地方玩耍学会了哭丧。孟母看到儿子学这些更没有前途,于是再次带着儿子迁走了。他们迁到了一处私塾处,这里天天有老师和孩子们的读书声,孟子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也爱上了读书,最后成了一代宗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影响很重要。”
小月儿说完笑着问先生:“先生爷爷你说我讲得对吗?”
“对对对,太对了”先生一脸惊喜地答着。天啦!我教书一辈子,什么样的学生都见过,却从未遇上个这样的奇才,一岁多,这是天上文曲星降世吗?先生在心中惊叹道。
小浩然早就习惯了妹妹的惊世之才,但看见先生如此惊诧,也一脸骄傲,有种引以为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