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开入冬下雪,对于草原的攻势确实可以停下来了。
但并不代表人革联其他地方的动作会停止,恰恰相反,冬天才是下南洋的好时机。
作死的梵清惠,让北方的顶尖武林高手几乎全军覆没,这让原来可能威胁到人革联的北方武林,迅速没落下去。
郝建收到婆罗洲的情报,说那边好几起恶性事件,有三个垦殖堡垒受到巨蟒威胁,他带着愿意作为黑衣卫顾问的寇仲、拔锋寒,搭乘蒸汽战舰南下。
不过从渤海湾,南下婆罗洲,哪怕是顺风顺水加上蒸汽动力,也要12~15天,全程大概是6800公里左右。
距离之所以这么远,主要为了减少航行风险,要选择贴近海岸线航行。
无论是走大陆航线,还是第一岛链航线,都不是最近的航线,其实最近的航线,是过流求海峡之后,从南海东侧的海域直插婆罗洲。
问题是这样航行太危险了,一旦遇到恶劣的海况,分分钟船毁人亡。
因此他们只能绕远一点,但是全程都贴近海岸线和岛屿,就算是遇到触礁,或者巨浪、暴风雨、台风之类,都可以迅速找到停泊的海岸。
加上此时已经布置在南洋各地的天气所,航海过程中的天气问题,已经处于明显可控的状态。
和郝建一起南下的船只,还有十几艘大型移民运输船。
其实走沿岸航线,还有另一个大好处,那就是可以沿途补给,不需要带太多补给,极大提升了舒适性和有效载荷。
比如蒸汽船的煤炭补给,目前从南到北,北海港、东海港、基隆港、鸿基港、定南港、婆罗洲。
这极大延长了蒸汽船的航行里程。
甚至三大造船公司已经在讨论,是否取消一部分蒸汽船队船帆设计。
例如内河运输船,造船厂方面已经达成一致,那就是取消蒸汽动力的内河运输船船帆。
减少硬帆和桅杆,船只的有效载荷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过这仅限于境内的内河蒸汽船,如果是探索型的内河蒸汽船,仍然会保留船帆作为备用。
……
辽东城。
为了保证这里的稳定,宋缺在辽河封冻之前,就将这里的1.3万当地民众,加上周边的2.9万人,全部迁移到齐鲁州。
等明年开春,再从冀州迁移10万人口过来,逐步稀释掉这边的原住民,免得成为隐患。
与此同时。
在辽水封冻后,宋缺派人每天都在监测河道的冰层厚度。
直到新历4年12月25日。
冰层厚度终于到达了预值。
从辽水的入海口附近,新设立的营口港,蒸汽破冰船就不厚的浮冰推开,清理出一条足够进出的航道。
其实得利于隋唐前期的全球小暖期,渤海冬天的海冰厚度并不厚。
而且营口港的位置,显然在辽水的入海口附近,但却专门选了一个特殊的位置,港口附近的海水盐度相对比较高,冬天不容易结冰。
营口港其实就是一个临时港口,在港口的北侧,由一部分俘虏组成的赎罪营,已经铺设了一条临时的木轨道,轨道有8公里长度,连接了北侧的营口内河港。
营口内河港就设置在辽水入海口上游,距离入海口大约5公里的位置。
为什么采用如此奇怪的双港制,主要是因为海港冬天不封冻,而北方的内河淡水港,却很容易封冻。
入海口的位置,由于海水和淡水的交汇,很容易出现河面冰层不稳定的情况,因此淡水港向上游退后了5公里。
从舟山蒸汽机械厂过来的鲁粥,带着20台500马力级别的蒸汽机车,出现在营口港。
这些蒸汽机车设计得非常奇怪,通过木轨道拉到了营口的内河港那边。
然后鲁粥就带着技术员们,迅速组装着这些蒸汽机和其他一些零部件。
整个蒸汽机被吊装台吊到一個车架,车架上有四个奇特的大圆筒车轮组成,车轮上缠绕了防滑绞链。
蒸汽机整体并不算太重,甚至因为一部分零部件采用了铝合金之后,整体重量只有2.3吨左右。
当所有的零部件组装完成,这台机车的全貌,终于展现在众人面前。
铝合金轮毂、橡胶充气轮胎、高强度钢结构车架,组成了宽度6米,长度8米的大车子,那又大又宽的轮胎,不同于常见的窄细轮胎。
然后主车体的后面,又连接上一连串的车厢。
这些车厢也和普通火车车厢不太一样,而是非常扁平,宽度为3米,长度为6米,但是车厢底下并没有车轮,而是高锰钢制造的光滑钢板。
鲁粥马上让人填装了足够的煤炭,烧热蒸汽机之后,他亲自驾驶一辆蒸汽机车。
迅速冲入辽水河道之中。
结冰的河道,并没有因此出现崩塌,蒸汽机车的宽大车轮、滑板设计,让机车重量没有集中在一点,而是分散开来。
这种蒸汽机车被称为冰河机车,顾名思义就是在冰河上行驶的机车。
呜呜呜……
鲁粥将机车速度提升到最高,总重量35吨的冰河机车,有效载荷为20吨,最快速度达到了每小时60公里左右,不过巡航速度一般在每小时40公里左右。
这辆冰河机车在结冰河道上,试运行了几个小时,直到天黑了,才停下来进行检查。
显然这款冰河蒸汽机车,就是郑森等人的杰作。
辽东地区河流不少,但是每年可以通航的时间,往往只有6个月左右,还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封冻期。
而且这个情况越往北,就越发的严重。
那就要思考如何在冬季进入北方地区了。
修水泥路和铁路,确实可以实现交通升级。
但是这仅限于辽东南部的平原,一旦进入纬度更加高的区域,半永久冻土的存在,绝对是公路和铁路的噩梦。
因此郑森想到了内河运输,而北方的内河运输,冬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他和龙莎、唐菲林商量之后,委托龙莎设计了冰河机车,冰河机车可以在封冻的河道行驶。
不过难题并不是动力,而是车轮和滑板产生的单位压力,必须在河道冰面的承受范围之内。
要不然,冰河机车很容易压裂冰层,导致机车陷入河底。
因此车轮和滑板的设计,都是非常宽大的,通过增加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单位面积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非常宽大的运输车厢,高度会非常扁平了。
为了保证安全,河道上的各个位置,必须设立常态化的冰层厚度检测站,以确保冰层厚度可以允许冰河机车行驶。
从初步运行来看,冰河机车的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