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俄国大使没有那么惊讶,他已经知道,得知中英大战的俄国朝廷已经命令黑海舰队准备南下。与奥斯曼帝国争夺入海口。
沙皇准备与大周联姻,很大原因就是借着这次的事情与大周进行一些协商。希望大周能够帮助俄国完成长久的夙愿。
对俄国普通人来说,俄国首都是圣彼得堡。但是对俄国上层以及东正教高层来说,俄国的首都却是君士坦丁堡。
哪怕是君士坦丁堡早就改名伊斯坦布尔了几百年,俄国依旧称呼现在的奥斯曼帝国首都为君士坦丁堡。并且认为君士坦丁堡才是俄国的首都。
而俄国的使命,就是恢复旧都。重建罗马。这事得从拜占庭帝国灭亡说起。
所谓拜占庭帝国,就是罗马帝国一分二的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一直都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将其分为两部分,西岸属于欧洲,东岸属于亚洲。君士坦丁堡扼黑海门户,是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路,是亚洲和欧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征服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围困了君士坦丁堡,最终攻破,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拜占庭帝国灭亡。
1469年,奉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之命,已经灭亡的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下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教皇想通过这一联姻拯救基督教文明,统一分裂千年的东正教和天主教。
然而,罗马教皇失算了,因为以当时莫斯科大公国的实力还不足与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抗衡。而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的伊凡三世,却名正言顺地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敬拜占庭的双头鹰为国徽,并号称第三罗马帝国。
而这时俄罗斯人所信奉东正教的首领君士坦丁堡的大牧首,还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之下,被伊斯兰教层层包围。这样一来,莫斯科公国作为前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驱逐异教徒,光复君士坦丁堡,一血奥斯曼土耳其的灭国之恨的重任就落到了俄罗斯人的肩上。
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就开始与奥斯曼爆发了战争。战争从17世纪到19世纪持续不断,已经爆发了十次大战。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
随着战争的进行,各国立场开始逐渐变化。譬如第十次俄土战争中,英法就加入了奥斯曼一方,在克里米亚与俄国血战。
也就是在那一次,英法总算是开始了真正的联手。也为之后英法联军与大周的战争做了铺垫和预演。
俄国大使乌里扬诺夫侯爵并没有参加到这次行动的谋划之中,所以对英国舰队的行动颇为讶异。难道英国与大周已经这么快的进行了协调,已经完全放下了不久前的血战么?
俄国大使猜对了。大周这边的确期待与英国结束冲突,所以面对英国大使的询问,大周鸿胪寺卿董启申明确的告诉英国大使,大周舰队不准备再南下。
之后董启申就赶紧跑去给当今圣上的三位皇子做了当前局面的讲座。
圣上的三位皇子种并没有人被确定为太子,所以三位皇子都很认真的听课。
董启申也讲的很从容。
最早的时候,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目的是结束地跨欧亚非三洲、曾经长达数个世纪的扩张和征服的奥斯曼帝国和其藩属克里木汗国对俄罗斯的侵略。
合并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黑海出海口。这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罗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东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兴起在亚洲大陆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的奥斯曼帝国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241年,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帝国扩大了疆土,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
讲完了课,董启申赶紧离去。生怕被人认为他倾向于某位皇子。
皇帝家的事情,轮不到董启申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