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日本国内报纸上刊登《大周上海股市动荡,钱庄都陷入危机》的消息。日本百姓们并不明白大周发生了什么,更不可能理解大周发生的事情是被什么所驱动。
现在的日本国民只要看到大周的经济不好,就感觉开心。
比较有知识的日本国民议论纷纷,表示这样的局面下,大周应该知道日本的厉害。
没知识的日本国民完全搞不清楚这些事情代表了什么。
处于有知识与没知识之间的国民,已经吆喝着要膺惩暴周。大周不仅要放弃朝鲜,更要割地赔款。
这样的情绪在日本主要城市内传播扩散着。甚至惊动了日本明治政府。
与民间的欢乐气氛相比,明治政府内部可以说喜忧参半。日军并没有能完成战前制定的目标,的确引发了忧虑。忧虑的内容是,日本积攒的钱花光了,又背上一屁股债务。这些钱该怎么办呢。
除了忧虑之外,日本都是欢喜。到现在为止,日本内部评价,认为日军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能力。在运气上也非常不错。
日本高层并非自欺欺人之辈,他们很清楚日本与大周之间的实力差距。如果没有出现大周与英国进行海军大战,日本挑战大周只有死路一条。
所谓赌国运,赌的就是极低的几率。日本到现在为止,已经不可能实现赌国运的目的。即便如此,英国与美国的介入,已经足够让日本感受到了惊喜。
美国态度相当直白,决不能让大周干翻日本。只要日本还在,美国在太平洋就不会完全受制于大周。
英国更是努力让日本清楚,只要日本肯当做**的排头兵,英国就不会让大周干掉日本。
包括那些债务,英国也表示,会通过强化贸易,包括强化英日贸易以及美日贸易来解决。
这可是把日本高兴坏了。英国是当今世界上的海军霸主,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有这两个国家的介入,大周完全拿日本没办法。而日本也有机会彻底摆脱大周的经济影响。这是战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至于日本与大周为敌这件事。从开战前,日本就很清楚自己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能摆脱大周经济影响,日本就只能蜷缩在大周手下。
所以当日本政府内有人觉得国民中过度乐观的态度或许会影响之后得日本政府声望,明治政府内的高官虽然知道这指的是什么,却也没有特别在意。
所谓的落差,指的是日本必然要与大周议和。一旦议和,日本肯定啥也得不到。这样的现实与日本国民认为可以获得许多战利品的认知会冲突。
但是当下的非得让日本感受到一种胜利的认知。一旦让日本国民感受到失败的可能,就会出失败主义言论。那可就得不偿失。
1月15日。一支英国商船队抵达了港口,运来了大量日本需要的机械设备。16日,美国商船队抵达日本,运来了各种废钢铁。同时把日本堆积的生丝等货物运走。两国不仅没有欺骗日本,更是运来了日本急需的东西。这让日本更放下心来。
而且在欧洲的市场上,日本债券也变得出乎意料之外的好卖。
日本在欧洲的专员发回了热情激烈的报告。欧洲各国看日本打到现在局面,完全相信日本乃是有能力挑战大周这个顶级列强的二流列强。
日本专员也有密电。密电中把一些更深层次的消息报告给日本明治政府。此次日本的确削了大周的面子,影响了大周的形象。
英国的形象同样遭受很大影响。大周与英国进行的南海大战,展现出与英国势均力敌的战斗力。如果是以前,英国大舰队肯定要前往南海,重创大周舰队。以维护英国这个海洋霸主的脸面。
然而英国却没做到。因为俄国海军在黑海的行动,就将遭受很大损失的英国大舰队钉在地中海。所以英国的海洋霸权同样遭受到了影响。
为了能够挽回颜面,英国选择与日本拉近关系。除了日本是太平洋上唯一能够牵制大周的国家,让英国离岸均衡政策有发挥空间之外。英国也急需一个盟友,来强化英国的力量。
欧洲各国对于英国这根几百年的搅屎棍非常了解,自然也看好日本。
局面如此大好,日本明治政府心情愉快。甚至考虑该怎么才能获取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