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雷军和张文亮的看法类似,杨光对于48军这种模式有些质疑。然而杨光的质疑并非是该不该这么做,而是质疑基层的士官阶层有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级别的指挥。
陈韶听杨光讲到这里,忍不住呵呵笑道:“大校,我比较悲观的看法是,少尉和中尉们有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指挥。”
雷军与张文亮听到这话,都停下笔,不禁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自己的心情,那是豁然开朗的心情,也是一种畏惧的心情。
新战术对军官们的要求很高,因为新战术中,军官再不是指挥着其他人上,而是要军官能够领着部队上。
不管是通过危险的前线阵地,或者破坏敌人的铁丝网后插入敌人防御的薄弱点。这些都需要一线指挥官们待在第一道战壕里。
如果还是和传统战术那样进行指挥,一线指挥官连发生了什么都看不清楚。更别说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两人都是保定陆军学院毕业,这样的眼光还是有的。正因为如此,两人内心深处都不自觉生出了畏惧。传统战术就是队列进攻,大队人马根据制定好的方式展开行动。新式战术则要求指挥官们在一线根据情况完成战术,并没有一个精确的作战计划去执行。
这就是陈韶的战术与传统战术的最大差别,也是颠覆性的差别。
非得在两者之间做出比较。传统战术乃是上级单位制定出一个无比精密的作战计划,所有部队都作为作战中的一个组件,完全按照作战计划执行命令。
陈韶的战术则是上级有一个作战目标,却要根据下面的战斗情况不断调整作战计划。
这两者并非对立关系,更谈不上谁对谁错。很早之前,陈韶的这套战术就被前辈们提出过。之所以没能执行,是受到了技术条件的限制。
现在,陈韶依托了战争兵器的改变,再次尝试将前辈们的设想变成现实。
此时的兵部,总参谋部里面也有不少人一直在根据最新情况判断着陈韶这次尝试的进度。连两名中尉都能想明白的事情,那些军中的将领怎么可能看不明白。
最初的时候,将领们的确认为这是对新式武器的使用而采取的新战术。随着局面的发展,将领们也明白过来,这其实是对以往战役思路的一次‘复古’。
华夏历代名将,不乏那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人物。然而他们的功业却不能普及开来,因为军官资质以及各种现实问题,那种‘结硬寨,打呆仗’的战争模式还是成为了主流。
过去和现在的分别只在于,结硬寨,打呆仗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战前准备,以及作战计划制定的越来越精妙。
那些愿意突破的大周将领们,都期待着陈韶这名年轻的悍将能有真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