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喆的建议,是在今年春节后的高层例会上提出的,黄菲菲很重视,特意交代服装厂厂长沈鸿达、首席设计师海伦娜等人要认真研究。
为此,服装厂专门开了几次会进行讨论,但大家的意见一直没有统一下来。
服装厂的高层中,除了厂长沈鸿达与首席设计师海伦娜之外,还有中方副厂长(行政)吕红军,生产副厂长赵成华、财务经理寇虹、品管经理麦克·马龙,市场经理温斯蒂娜·加西亚,技术经理吴岱霖,以及几个车间主任。
他们组成的这套班子,对外有两个牌子。兰达服装厂是合资工厂,负责包含设计、制版、原料与配件采购在内的生产部分,以及承接各大机关、企业或团体的定制业务。
兰思丽服装公司则是香江独资服装公司,负责进口原料、配件采购、生产线与生产机械的引进,以及对外销售等工作。
(这种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做法,是由于国内政策所限,所以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具体原因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种做法在八九十年代的合资企业中非常常见,本文以后将统一采用“兰思丽服装公司”的称谓,读者们就不要深究所有制与政策的问题了。)
兰思丽服装公司目前没有在国内开展零售业务,所以没有设立专门的销售部门。市场部主要负责外贸订单,以及市场信息、时尚资讯的搜集工作。
兰思丽服装公司管理层人员来自三个渠道:厂子沈鸿达和首席设计师海伦娜是通过猎头公司外聘来的。
中方副厂长吕红军是政府派遣来的,负责行政工作,寇虹是孙氏投资公司派来的,负责财务工作。
品管经理麦克·马龙,市场经理温斯蒂娜·加西亚,技术经理吴岱霖这三个人,都是被收购的科尔泌服装公司的业务骨干,正好充实进公司管理层,填补上了人员缺口。
盛智文的科尔泌服装公司被兰思丽收购后,还保留下来一些人员。生产和品管方面的人才都到了首都的工厂,市场人员和几名设计师则是留在香江。
其中市场人员在未来大厦中兰思丽服装公司的办公室工作,几名设计师则是在未来大厦里找了一个办公区域,成立了一家科尔泌服装服饰设计工作室,由海伦娜负责。
兰思丽服装公司一线的工人比之前增加了数倍之多。除了合资时原厂的工人外,新招入的员工文化程度基本都在初中以上。个别军烈属家庭、五保户家庭的子女学历被放宽到小学毕业。
所有新员工在入厂前都接受了严格的入职培训,考试通过后才正式入职。
原厂的职工除了个别技术水平高的人,剩下的职工慢慢被淘汰到二线位置,转而从事后勤服务工作。
整个企业一线职工的技术能力提高了一大截,而平均年龄也是下降了许多。
兰思丽服装公司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一片欣欣向荣,订单排着队,职工们工作压力虽然很大,但每月的收入绝对对得起他们的付出。
兰思丽服装公司的厂区就在原来宏达服装厂的原址上,位于首都中关村北路,临近未来四环路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