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不能考虑怎么招揽其他客源,只先从那两百块钱的月营业额出发,先抓住这一波固定客户。
在相对固定的营业额里头挣最多的钱,那就得压缩成本。
程秀最先想到的是卖稀饭。
首先煮稀饭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煮起来顾客按着需求,从一分钱到五分钱一碗丰俭由人。
配稀饭的就是各种小菜,什么腌荞头啦,炒花生米啦,腌缸豆,豆腐乳,咸鸭蛋啥的都给配置上。
顾客要啥自己动手,她一个人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唯一的缺点是利润太薄,能温饱但挣不到大钱,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最低成本创业,压根没什么试错成本。
程秀能想到拉升营业额的方法也只有在配菜上下功夫,比如多炒点肉菜拉高价格。
想法已经有了雏形,程秀又慢慢细化。
粥铺生意最要紧的是粥底,现在去米店买普遍是一毛三分八厘钱一斤。
但那种米是陈米,吃起来味道差,自家煮粥可以,但拿来做生意不行。
想要买特等米,也就是好米,一斤就是五毛九,但那得排队拿粮食本买。
她到市场买议价粮,估摸着得多花个两三毛钱。
问题不大,三斤特级米成本不到三块钱,但能熬出三十斤左右的粥来,再加上本地习惯吃稀粥,也就是米汤,最后熬出来的可能还多一些。
其他的小菜都是小支出,程秀都不打算细算,脑子过一遍就完事了。
她寻思不能光卖粥,还得搭配些利润高点,还能饱肚子的附属食品一块卖。
人想了一圈,问了卢勇黄最近的面粉厂。
面粉厂要远离明火,还得避免粉尘爆炸,所以离密集建筑区比较远。
程秀到了面粉厂,推着自行车穿梭过排着长龙等着接货的卡车队伍。
她虽然头一回来,但却是满满经验,直接奔着人最多的地儿去。
大多数面粉厂都会开设方便面的面饼生产线,懂行的知道去面粉厂买散装的面饼。
程秀问身边拿着网兜等着买面饼的女同志,“怎么卖啊?”
人家叨叨,一毛钱一块方便面面饼,不带调料,二十个面饼就是一箱。
这跟商店里一包五毛钱起跳的方便面比起来肯定划算得多。
程秀安心排队,心里算盘打得啪啪响。
现在所有售卖的种类都得从压缩成本出发,粥铺搭配炒方便面挺合适。
方便面饼是一毛钱一块,而现在最便宜的素菜是两分钱一斤的大白菜,往面里头一参和,一块面饼能做成两盘,或者一毛钱的面饼成品翻倍卖两毛钱,反正不会亏。
酱油,盐巴调料等东西不是大头。
比如盐巴一毛五一斤就有一大包,人吃不了多少。
排队买面饼的人里头,好些都是帮着亲朋好友买,一买就是五六箱,轮着程秀买面饼时,她要十箱。
人家瞅了眼她的自行车,“20块钱。”
程秀缴了钱到仓库另一边取货,目光一遍搜寻着有没有麻绳,没看路差点让路过的板车给撞咯。
她一瞧板车上的麻袋正漏呢,忙喊:“漏小麦了!”
人家只是瞅了一眼,“那是下脚麦。”